以汽车金融作为主要业务的P2P平台不在少数。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底,剔除问题平台后仍有301家P2P平台以车辆抵押贷款为主要产品。
汽车质押型P2P产品,年化收益在10%以上,但有投资人表示,今年汽车销售不够景气,万一所抵押的汽车贬值后估值,远远小于P2P融资额,投资者就会遇到借款人不还钱风险。投资人应从哪几个方面辨别这类P2P产品风险呢?
某P2P平台创始合伙人表示,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拓展汽车抵押型P2P业务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目前,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车辆抵押主要分为抵押、质押两种形式,前者模式下,借款人在将汽车抵押融资后,还可以继续使用车辆;质押车辆则必须放在平台的专用停车场,借款人只有赎回后才可以使用。当然,前者的融资额通常要低于后者。
至于投资者所关心的汽车贬值问题,P2P平台对车辆抵押贷款的额度一般控制在汽车估值的约70%,二手车抵押融资额则在汽车估值的40%-50%之间,若借款人还款,其实得不偿失。
尽管车辆抵押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类P2P产品最大的投资风险,是借款人的恶意骗贷、重复抵押行为,一旦P2P平台对项目没有严格风控体系,且对投资者资金缺乏必要的第三者监控措施,就很容易引发很高的坏账。
这也迫使,不少平台选择与其他机构合作,进行资金托管等,通过其他机构进行信用背书。
当然,光有机构信用背书是不够的。投资人应该多关注P2P平台的业务审核机制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如果平台对于抵押车辆没有进行详尽调查,不与借款人签署《质押协议》、《委托买卖协议》,不能有效控制车辆等,投资人坚决不能进行投资。
本报观察员陈植表示,面对汽车抵押类P2P产品等新生金融事物,投资者判断其产品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抓住最后的风控防线”。
所谓最后的风控防线,就是当这类P2P产品出现还款违约时,P2P平台能否扮好最后的兑付人角色,要么先通过自有资金兑付投资者,再向借款人追债;要么能用最快速度将抵押或质押的汽车进行变现,用于归还投资者资金。这背后,考验的是P2P平台的真实资金实力与二手车处理变现能力。
不过,兼具上述两种实力的P2P平台并不多,尤其是大多数P2P平台对二手车处理变现的主要做法,就是将汽车卖到西部某些省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考虑到汽车贬值等因素,其变卖的资金能否完全兑付投资者本息,又是未知数。
更糟的是,部分将汽车抵押融资的借款人甚至出现“人车失踪”的状况,令P2P平台更是无从变现汽车兑付投资者本金。
在这里,陈植特别强调,看P2P平台管理团队与股东的业务背景特别重要——尤其要了解他们的汽车抵押融资项目来源,以及管理团队处理变现二手车的能力,若投资者对此不能确定,不妨借鉴一句投资格言:“不要买自己不了解的金融产品。”
同时,投资人还可在办证中心查询(车辆登记处)是否有办理抵押登记、深圳地区可以在互联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