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讯
见习记者 刘宝兴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公布数据称,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大中型钢企亏损281.22亿元,其中钢铁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钢铁业再度陷入全行业亏损。
同时,多家上市钢企三季报显示,钢企除了要承受因供需矛盾、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压力,第三季度人民币急速贬值带来的汇兑损失,更令大中型钢企雪上加霜。
钢铁业前三季巨亏281亿 亏损成常态
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281.22亿元,而钢铁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亏损企业49家,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8.51%,亏损企业亏损额450.42亿元,同比增长352.85%。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目前,35家上市钢企中已有23家披露三季报,其中酒钢宏兴前三季度亏损35.42亿元,马钢股份亏损25.8亿元,暂列亏损排名前两名。除了这两家,韶钢松山、柳钢股份、太钢不锈、首钢股份、三钢闽光、杭钢股份前三季度亏损幅度均超4亿元。
钢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失衡。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粗钢产量6.1亿吨,同比下降2.14%,但产量的下降仍难抵消需求的下滑。由此,从上游铁矿石、焦炭到下游钢铁,钢铁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今年均出现大幅下滑。
宝钢股份总经理戴志浩10月29日在网上业绩说明会上指出,今年1-9月,铁矿石价格均价较去年下降45美元/吨,焦煤价格下降200元/吨左右,矿煤原料成本降幅在700-800元/吨左右,但同期热轧和冷轧的市场价格下跌幅度均超过1000元/吨,即产品价格跌幅大于成本降幅。“由于市场需求疲弱,预计4季度矿石和钢材价格将继续下探。”他表示。
“个人认为,2015年以及后面的1-2年将是中国钢铁行业最为低迷的时期,之后随着钢铁行业的初步调整,会逐步的走出最低谷,但是,即使这样,成本性经营(盈亏平衡点附近运营)将是未来较长时期的行业常态。”戴志浩表示,钢铁行业已经进入寒冬,钢铁业成本经营甚至亏损经营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汇兑损失拖累业绩 钢企调整融资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钢企中,宝钢股份的盈利一度排名第一,今年也不例外。宝钢股份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1.9亿元,同比下降1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4亿元,同比下降55%。
对于此次利润的下滑,宝钢股份解释称,主要是因为第三季度人民币断崖式贬值这一“黑天鹅”事件。2015年8月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9月末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年末贬值达3.9%。
“公司三季度受人民币突然贬值确认、重估汇兑损失及钢铁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净利润为亏损9.2亿元。”戴志浩表示。据悉,此次是宝钢股份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再一次出现季度性亏损,而当时的季度亏损主要是受资产减值影响。
过去,“增加海外融资”一度是大中型钢企降低成本的一大手段。但此次人民币的断崖式贬值,使得多家钢企“受伤”。
日前,另一大钢企武钢股份发布预亏公告称,预计201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亏损幅度为9亿元至11亿元。而其亏损的两大主因之一就是“下半年央行改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使得人民币短期内急速贬值,公司确认的汇兑损失大幅增加”。
宝钢股份财务总监朱可炳指出,对于汇率问题,在年初公司有过策略和预案。“当时我们按照人民币历史最大贬值幅度3.55%进行了测算,在敞口方式下公司最大损失为13亿元,在年初进行债务切换,公司需要支付的人民币和外币融资利差成本为13亿元,支付中间价与即期价之间的汇差成本为5.6亿元。若在当时进行远期购汇锁定,公司需要支付的成本为15亿元,考虑在人民币汇率是有管理的汇率机制,公司选择了进行敞口操作,并且按照市场交易流动性进行了测算,一旦发生贬值,公司可在一周内完成债务切换工作,并做好操作预案。”
但是汇率大幅急速贬值,迅速达到了宝钢股份上述操作预案的“熔断点”。对此,朱可炳直言,“两天之内的急速贬值,使得我们被动接受了此前预期的结果”,“在本轮汇改第二天,人民币汇率即一举突破了公司预设的:外汇融资汇率+利率成本不高于人民币融资的汇率敲出点”。
朱可炳表示,公司在汇改当周即完成了绝大部分外汇汇率敞口的封闭,完成了大部分外币融资的切换。目前公司只留有长期美元债和欧元债的敞口,鉴于人民币融资利率处于下行通道,人民币融资与外币融资的利差降低,考虑利率+汇率的综合因素,公司未来将采用以人民币融资为主的融资策略。
此前10月23日,宝钢股份宣布完成2015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该期中票发行额为20亿元人民币,期限为3年;同天,宝钢股份还宣布完成了2015年第一期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该期短融券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期限为3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