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新区域战略:培育具全球影响力经济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5-10-30 03:11:03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实习记者 郭 婧 北京报道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落幕,会议公报中提出“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这个表述意味着“十三五”区域发展将出现新的动向,中国将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点经济区。

  “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时代,以国际门户城市为核心建设重点经济区,是更加适合的区域政策着力点,也是区域战略和政策细化的体现。”中科院地理所“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卫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重视重点经济区建设更加符合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需求。

  在这份公报中,涉及区域的内容分散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不同段落中。其中不仅提到培育重点经济区,还提到要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此外,还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培育重点经济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表现在于各个区域发展遭遇转折,告别高速增长的态势,一些板块甚至出现严重下滑。

  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国外发展状况,为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央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三个支撑带除了“一带一路”覆盖全国以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都是以东部地区为核心,带动辐射区域发展。

  此次五中全会,对东部率先发展提出更明确的任务。其中提到“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这既是开放战略也是区域战略,这句话也是对“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的呼应。

  此外,对于公报所述的“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认为,沿海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是重点。此外,还有中原经济区、中三角、成渝经济区、长吉图先导区、关天经济区等一大批纳入国家战略的经济区、城市群等有培育的潜力。

  在刘卫东看来,凡是具有或可以培育出国际门户城市的区域,都有可能成为重点经济区。他认为,对于当今中国而言,不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谋得一个位置的区域,也很难成为国家的重点经济区。

  区域协调发展仍是主题

  在中国的区域发展中,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主题。这些年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分化逐渐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而“十三五”末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重点经济区外,贫困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还需要扶持开发。

  此次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还提出要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

  除了对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以外,还要通过对一些发展不充分,未开发、待开发的地区进行拓展,即公报中提到的“拓展发展新空间”。

  刘卫东认为,十三五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或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指导下,一方面进一步强化重点经济区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加快推动区域间协调和均衡发展,包含沿边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自然是“十三五”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任务,公报中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沿海和沿江经济带这个T字型空间结构,一直是国土开发的指导性理念。而“一带一路”还将为“十三五”区域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此次公报提出要“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一带一路”正是包括以海运、港口为主的沿海发展,以水运为主的沿江发展,以铁路、公路为主的沿交通线发展。此外,三个支撑带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沿海和沿线发展,长江经济带则是典型的沿江发展。通过这种轴带发展,不仅可以连接众多的经济区,还可以辐射带动中西部及东北等后发及欠发达地区。

  作者:李伯牙 郭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