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快速增长 创业板六年市值增逾20倍
来源:中证网 发布时间:2015-10-30 08:04:06

  时至今日,创业板迎来了六周年生日。自启动以来,创业板市场承载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历史使命,实现了健康发展。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创业板打造了围绕创新配置资金的市场化引擎。

  六年来,创业板市场初具规模,市场关注度较高;上市公司业绩提升明显,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市场基础制度持续完善,逐渐贴近企业发展规律和现实需求。与此同时,市场各方对提高创业板发行审核效率、增强创业板包容性、鼓励创新型企业上市、并购融资制度改革等问题密切关注,创业板市场发展改革任重道远。

  六年市值增逾20倍

  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挂牌上市以来,创业板市场快速发展,新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15年9月25日,创业板共有484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669亿股,为2009年的48.2倍。按当日收盘价计算,总市值36456亿元,为2009年的22.6倍。如今,创业板已成长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市场交易情况看,2015年,板块交易量占深市总交易量的比例已从2009年的0.96%上升至22%,增幅达22.9倍。

  六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步增长,研发强度和盈利能力始终保持领先,创业板企业平均收入规模已由2009年的3.05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8.25亿元,增幅达到170.5%。净利润经历了2012年的小幅下滑后迅速回升,2014年平均净利润达9435万元,相比2009年增幅达62.06%。

  在板块整体业绩向好的同时,部分优秀公司脱颖而出,板块分化逐渐显现。在2013年之前上市的355家公司中,34家公司上市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50%,78家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30%。2014年,创业板有30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69.3%;103家公司(占比23%)增长超过50%,60家公司(占比13.5%)增长超过100%,涌现出一批高成长公司。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创业板市场已成为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重要平台。截至2015年9月,484家创业板公司中,458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417家拥有核心专利技术;204家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2家拥有国家863计划项目;47家为国家创新试点企业。2009至2014年,创业板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一直保持在5%以上。

  同时,创业板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创业投资的热潮,极大改善了未上市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环境。创业板的启动为创业投资提供了有效的退出渠道,吸引带动了大量的政府和社会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缓解发展初期的资金难题并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截至2015年9月,创业板共有302家公司上市前获得创投的资金支持,初始投资总额达157.9亿元。

  数据统计显示,创业板聚集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354家),占比达73.1%,形成了显著的聚集效应。借助资本市场平台,354家公司通过IPO融资累计超过1,884亿元,上市前到2014年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6%,体现出新兴产业良好的成长性。

  板块包容性待增强

  创业板运行六年来,各项基础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更加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特征需求和产业规律。为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深交所推动创业板在准入门槛、再融资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优化。其一,积极配合和推动创业板IPO制度改革,降低财务准入门槛,取消了盈利增长要求;其二,构建有创业板特色的再融资制度,率先实行小额快速再融资;其三,研究并推动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及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一直以来,创业板市场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市场各方主体均对创业板市场提出各式各样的制度期望,而在国家政策层面,“加快创业板市场改革”的要求频繁出现在各类政策文件中。尽管六年发展令创业板市场取得了不俗成绩,但与社会期许和政策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方面,在创业板发行上市方面,审核周期的漫长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尤其是创业创新型企业通常处于快速成长期,对于资金的需求较为紧迫,对于发行上市效率要求较高,与海外市场平均三四个月的发行审核周期相比,创业板市场一至两年的发行审核周期显得较为漫长。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上市仍面临较大实质性障碍,支持互联网企业亏损上市政策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而互联网企业常见的VIE架构也成为境内上市的主要障碍。此外,上市公司同样缺乏灵活的并购融资制度支持,小额快速融资机制并未完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相关人士建议指出,作为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重要平台,创业板市场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充分了解和尊重创业创新企业的实际需求,完善各项市场机制,契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