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创新升至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就回答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动力从何而来”这一命题,并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将在“十三五”期间出现重大转变,中国经济动能转换也将在“创新驱动”上落实。
创新驱动不仅意味着“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还意味着新产品、新业态、新行业的不断涌现,它将打造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新动能将在此中孕育,而新的投资机会无疑也会应运而生。
在技术创新方面,其结果是带动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在未来五年,伴随着市场不断成熟,技术实现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而在创新大潮的推动下,随着创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上述机遇会逐一落实,相应的产业也将开始做大做强,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新的支柱。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产业崛起,我国产业结构也将发生巨大变化,进而推进生产方式的变革。在这样的产业升级过程中,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全新的生产方式也将应运而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的生产方式一旦和我国已有的巨大市场需求结合,必将创新出智能制造、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物联网、车联网等更多新的业态,这些新业态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基石,并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成长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机会。
五中全会还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了促进创新发展的众多战略保障: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等。作为具体的政策,上述措施将从技术、产业、环境等多方面提升我国整体的创新能力,并最终促使各个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这些措施所涉及的具体产业也会逐渐成为新的机遇,在为中国经济提供推动力的同时,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组成部分。
创新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发明创造,五中全会就提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其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等全方位的创新。
这些举措将为新型服务业、文化产业的崛起创造条件。一方面,在创新驱动下,产业升级必然带来消费升级,这意味着医疗健康服务、商务服务、儿童服务、家政服务、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新型消费服务产业,将在“十三五”期间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也必将促进生产服务的发展,数据服务、企业管理、生产配套等和新生产方式、新产业格局紧密相关的产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事实上,未来五年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基础的全方位创新,会大规模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融合,这将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使我国经济不断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价值链高端进发。这就意味着,只要创新存在,“十三五”期间任何已有产业都可能得到改造、升级、进化,都将因创新孕育新的机遇。
?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