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于文静)今年我国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累计新开工27项,提前两个月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年度目标任务。就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拉动作用、生态环保以及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等热点问题,水利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日前回答了记者提问。
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今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已累计新开工27项,新增投资规模1147亿元。工程建成后,可新增防洪库容9.3亿立方米,年供水量72亿立方米,发电装机32万千瓦,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845万亩。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常务副司长汪安南表示,建设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对保障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改造,降低资源和环境负荷。
“水利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柱,工程建设吸纳投资大、创造就业机会多,水利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汪安南说,今年新开工的27项工程中有21项位于中西部地区。
据了解,今年水利投资重点投向重大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以及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民生水利领域。目前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建设84项,在建工程总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司长孙继昌表示,为了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部全面落实目标责任、按月调度会商、跟踪督导检查。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健全管理体系,实行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制。同时,全面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加强验收管理。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是否意味放松审批、影响环境?汪安南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水利部等部门高度重视重大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积极促进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据介绍,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将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作为实施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提,明确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调度必须确保生态安全。重大水利工程均是依据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提出的,并围绕规划内容编制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或篇章,均具备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同时,严格进行项目环评论证、环评审查,强化环评事后监管,把环境保护作为重大项目论证决策的重要前提。”汪安南说。
据了解,在环评工作中,深入论证河流与湖泊、湿地相互依赖、相互补偿的生态关系。充分考虑左右岸、上下游的生态关系,满足河流生态基流和生物生境的基本要求,维系河流与湖泊、湿地之间的生态平衡。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环评预审的作用,在项目前期设计、立项工作中,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及时调整工程设计和参数,切实维护水生态安全。项目审批前,积极配合环保部对项目环评报告书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将对生态影响降到最低。落实项目环境保护各项投资和任务,严格开展建设项目环评验收和后评估。
“工程规划与建设必须确保生态安全,对生态代价难承受的项目坚决不能‘上马’。”汪安南说,一些重大水利工程本身就具有生态功能,比如大藤峡水利枢纽,不仅有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还能解决珠三角“咸潮”,为“桂中旱片”提供灌溉之利,水利部与广东、广西等地反复勘测、反复论证,最终由国务院批准于去年底开工建设。
对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汪安南表示,水利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实施意见,选择12个项目作为第一批国家层面联系的试点,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完善相关政策。
“水利部组织对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投资和效益进行测算,从中选出约100项具有一定供水发电收益的工程,建立吸引社会资本的项目储备库。”汪安南说。
据了解,水利部积极商国开行、农发行、农业银行等银行结合水利行业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水利融资模式。国开行积极探索运用公私合作、参股控股等模式为水利提供中长期优惠贷款,农发行将大中型水利项目贷款期限由一般不超过12年调整为30年。
同时,协力推进省级水利部门与金融机构对接。目前,全国共有20多个省区市水利厅局分别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今年9月底,国开行、农发行、农业银行合计发放大口径水利贷款2221亿元,水利建设贷款余额9115亿元。
此外,推动落实重大水利工程专项过桥贷款政策,有力支持了河北双峰寺水库、湖北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陕西引汉济渭等工程的实施。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