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长期来看,实质性的“资产荒”并未出现。目前所谓的“资产荒”实际上是一种资产收益率纠偏的过程。随着“货币至上”时代的过去,我们必须适应投资潜在收益率走低的趋势。但从短周期看,“资产荒”确实已经到来,固定收益和权益类产品同时经历上半年牛市后,未来收益预期已大幅缩窄。“资产荒”很难是一个看多债券市场的理由。面对“资产荒”,我们应关注高风险资产,而不是低风险资产。
此外,“双降”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宽松。基准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逐渐下降,基准利率调整的边际作用也在逐渐降低。最近一次降息的更大意义很可能是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能否降低融资成本作用,还有待于观察。“双降”有利于利率和流动性的稳定,市场收益率因“双降”可能带来短期下行,但中期来看,“双降”给市场收益率带来持续性下行的动力依然不足。债券市场收益率很可能在年内处于平稳的态势中,波动幅度和波动趋势都不会很明显。
⊙方正证券
“资产荒”不一定会带来债券牛市
现在市场所关注的“资产荒”,是指在各种收益率快速下降的条件下,市场上缺少理想的对冲通胀资产的状态。顾名思义,“资产荒”的形成存在于两个条件: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后期资金供给的充裕;二是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维持在偏低的水平。目前很多市场人士认为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债市是吸纳资金的最后站台。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我们简要谈谈我们的看法。
从中长期来看,实质性的“资产荒”并未出现。我们承认始于去年三季度的那一轮货币宽松,是“四万亿”以来最宽松的一轮货币政策,但它同时面临的一个背景是经济名义增速的同步下行,目前的利率只是回到合理位置。如我们所知,利率由名义增速和货币投放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我们用“名义增速”和银行间利率进行回归,其余项就是描述货币投放力度的利率偏离度。从该指标来看,目前利率偏离度已经到达2007-2009年的中枢位置,从历史比较来看,目前的利率未超调,利率偏离度仅仅经过了纠偏和向合理水平回归的过程(见图1)。
其次,从实际收益的角度,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的差值虽然今年以来有所回调,但与历史情境相比,仍旧处于偏高的位置。也就是说,1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完全失去配置价值(见图2)。
我们倾向于认为,目前的所谓“资产荒”,实际是一种资产收益率纠偏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荒”并没有出现。随着“货币至上”时代的过去,我们必须适应投资潜在收益率走低的趋势。另外,在过去的几年里,资产配置的边际收益率是走高的,譬如:2010-2011年,银行做贴现票据非常多,而2012-2013年,银行开始走通道做信托产品,2014年又是股票市场的牛市,因此过去的五年里,资产的边际收益率一直很高,但这种边际收益率的高企是伴随高风险和高泡沫,因此,目前时点的特殊性仅是在于各个大类资产都在去泡沫化。
我们认为,这种“去泡沫化”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历“债务风险预期”和“权益风险预期”后,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必须要从“高偏好”向“低偏好”纠偏,由此带来更多的可能不是基础利率收益的下降,而是信用溢价收益的下降(见图3)。
然而,在短周期下,“资产荒”确实已经到来,无论是固定收益还是权益类产品,在同时经历上半年的牛市后,未来的收益预期已经大幅缩窄。那么,这种短期的“资产荒”是否能带来债券市场的走牛呢?从信用配置的角度,资金从“低信用高收益”品被倒逼向“高信用低收益”品转移,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而从过去十年的几次真正的“资产荒”来看(收益率探至周期性底部),2008年和2012年的利率偏离度与目前相仿甚或低于目前的水平,但是,在利率偏离度进入谷底的同时,二者均迎来了一次债券市场熊市(见图4)。
一个辅助的考虑是:短期来看,收益率边际依然对资产配置存在很强的吸引力。在债券收益率和贷款收益率走低的同时,信托产品收益率不降反升,因此,我们不应因“资产荒”而关注低风险资产,相反,应关注高风险资产。当然,低信用评级债可能存在出现超额收益的可能。
那么,资金流向哪里了呢?2008年的“资产荒”带来了股票市场的一轮牛市,而2012年的“资产荒”带来了非标融资规模(尤其是信托和票据)的徒然加快。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资产收益率的回落往往带来资金风险偏好的上升,而不是目前收益率已经处于低位的债券资产。因此,“资产荒”很难是一个看多债券市场的理由。
“双降”带来市场收益率持续性下行动力不足
“双降”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主动宽松。首先,从去年11月份开始的几乎每次降息,都伴随着存款利率波动幅度的扩大或局部类存款利率波动的放开,也就是说,除了这个阶段是一个基准利率下调的阶段之外,也是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利率市场化对市场利率的冲击,不但要选在利率偏低的时段来放开利率波动,而且同时下调基准利率也可以起到平滑市场心理的作用。然而从实质性影响来说,基准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逐渐下降,基准利率调整的边际作用也在逐渐降低。因此,周五的降息更大的意义很可能是利率市场化的完成,是否能起到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还要看数量政策。
另外,目前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月均下降幅度约为3000亿元左右,而目前降准一次(50bp)释放的基础货币规模约为6700亿,因此,如果出于对冲外汇占款考虑的话,央行的平均降准节奏应该是两个月一次,从6月、8月和10月的三次降准来看,正好是稳定在两个月一次的节奏。因此,降准的实质作用仅在于对冲外汇占款,目前我们从长端流动性增速的角度,也没有看到数量政策存在积极投放的迹象。
“双降”的出台是出于利率和流动性的稳定作用考虑的,因此,市场收益率可能会因“双降”带来的市场心理而出现短期下行,但中期来看,双降给市场收益率带来持续性下行的动力依然不足。另外,无论从高频数据还是市场预期来看,四季度经济企稳的可能性都较大,因此,货币政策的空间届时也会边际性收窄。
我们认为,债券市场收益率很可能在年内处于平稳的态势中,波动幅度和波动趋势都不会很明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三季度市场大幅波动,但今年以来名义增速并未出现显著变化,如果按工业增加值与CPI之和粗略描述名义增长率的话,今年前三个季度该值分别为7.5%、7.6%、7.7%,经济基本面是平稳且边际改善的。因此,一旦市场风险减弱且波动率下降,货币政策的数量工具也不存在大幅波动的逻辑,收益率在年内短幅震荡的可能性比较大。
(执笔:杨为■)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