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1月8日电(记者张遥、王政)一款坚果卖出14万罐、一款鲜牛奶100万盒备货售罄……“双11”进入倒计时,大数据显示,一些品牌商品的预售量已超过去年“双11”期间。
消费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业内人士预计,“海淘旺”“线下购”“村会玩”有望成为今年“双11”三大亮点,可为扩消费打开空间,同时也会“测试”出待补的短板。
习惯了每年“双11”零点守在电脑前抢“五折优惠”的北京市民章霖,这几天正忙着挑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放进购物车:美国梅西百货的床上用品四件套,泰国的硅胶枕,麦德龙的鲜牛奶,“听说有些货已经从海外运到了国内保税仓,等‘双11’确认付款,几天后就可以送货上门尝尝鲜了。”
与章霖有类似想法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记者从各大电商平台了解到,相比往年大打价格战,今年不少商家转向主打特色商品、全球优选,满足升级中的消费需求。
阿里巴巴在“双11”前夕用其平台上沉淀的大数据勾勒了一幅“新消费群体”画像:在淘宝天猫月均消费超过4000元的用户已达800万人,比去年翻了一倍,旅行、运动、科技、文化类产品是这个群体的消费重点,这与过去网购“廉价”“劣质”的形象已大不相同。
为了赶上中国“双11”的消费热潮,电商巨头亚马逊将美国一贯的折扣促销“黑色星期五”提前开启。在亚马逊中国网站,今年的“黑五”促销将覆盖整个11月,供应美、英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万种商品。
正所谓消费引导生产。业内人士指出,“双11”海淘热说明中国消费需求升级方兴未艾,但国内的品牌打造、制造设计水平等并未跟上,“双11”海淘热给“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京东入股永辉超市、阿里巴巴牵手苏宁……今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相继牵手结盟,预示着“双11”也将出现线上到线下(O2O)联动的特点,而伴随消费升级的步伐,餐饮、健康、金融等服务领域渐成O2O融合的热点。
苏宁上海浦东云店是苏宁在国内开设的首家“云店”,整合其线上的电商平台与线下门店资源。浦东云店店长潘正权说,除了购物,今年“双11”消费者还可以在店内获得美妆课堂、厨艺培训等体验,拓展了服务的空间。
北京大悦城、王府井百货等商场先后接入了微信支付,也计划在“双11”将促销拓展至商场消费的各个环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成了线上线下的连接器,餐饮业、健身房、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甚至云计算服务也都加入“双11”战局,争享消费盛宴。
作为传统百货中转型较早的代表,现在消费者在杭州银泰城只需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购物、看电影、就餐、停车付款和找车位等全部服务。银泰CEO陈晓东认为,转型最终是以客人为中心的,消费者是流动的,线上线下平台需要融合。
不过传统企业试水O2O并非易事。“双11”前夕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一些百货零售实体转型试水O2O不尽如人意,主要还是由于内功修炼不够,商务部将继续积极支持、引导其创新和转型发展。
“双11”倒计时,26岁贵州侗族小伙罗沙最近很忙。他是贵州铜仁黄道乡“农村淘宝”服务站的操盘手,网上有哪些合适的商品,碰到促销他可以告诉乡亲们,或是先抢购下来,让村里也能搭上“双11”这班车。
今年是农村电商参与的首个“双11”。像罗沙经营的这种村淘服务站,过去一年在中国27个省份的6000多个村庄落地。包括中国邮政、京东、阿里、苏宁在内的企业先后投身农村电商市场。“双11”前夕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农村的购买力正在通过互联网释放。
在浙江桐庐,贴有“双11”促销横幅的宣传车正在走村串乡。桐庐富春江镇金家村的74岁村民金竹生告诉记者,他在农村电商服务站请代购员帮忙买了多功能燃气灶,很满意,69岁的老伴也爱去服务站,“她呀,年纪大了也喜欢赶时髦,这身红裙子和裤子就是在网上买的。”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线上平台,和以邮政为代表的线下传统企业,正在通过资源互补形成合力,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业内人士提出,如要持续激发农村的消费潜力,除了“工业品下乡”外,还需拉动“农产品进城”,让年轻人返乡创业留得住。
“我感觉农村电商才刚刚起步。特别是我们西部,从基础设施完善到大家观念认识转变有个过程。希望这条路越走越宽,不仅是带动消费,还能帮我们创业致富。”罗沙说。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