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养老圈”这个最近被养老领域热议的词汇,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在日前北京商报召开的京津冀养老专家研讨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科院、企业的官员与学者形成共识,认为天津、河北的多个环京城市已经开始为接收北京外溢的养老需求预热了,而不少想在北京养老市场分一杯羹的资本也注意到了这一投资方向。对此,相关部门予以了肯定,为这个万事俱备的市场带来了一股“东风”。同时,京津冀民政局(厅)也于近日正式签署了《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明确三地将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引导鼓励养老服务业向京外转移。更有知情人士透露,未来政府希望环京养老圈能作为京籍老年人高端、多元化养老需求瞄准的主要区域。
京外养老新模式渐现
如果说一个月前养老企业对于环京区域这一投资方向还有怀疑的话,一个月后这一发展趋势已迅速成为了业界的共识。就连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都感叹,此前听说北京老人出京养老的设想,总觉得可能性不大,但现在这种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
事实上,从本次京津冀民政部门签署的《协议》不难看出,三地政府对此已有所察觉,并正在从政府的角度酝酿配套政策,推动这一新模式的成型。《协议》提出,京津冀三地将协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引导鼓励养老服务业积极向北京之外疏散转移,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试点。
具体来说,《协议》中明确,京津冀将加强老年福利和养老制度创建,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障碍,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救助补贴等方面做好政策制度对接,促进制度体系渐进融合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同时,发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多主体作用,合力撬动社会资本和资源,支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围绕京津冀打造互补互利的养老服务集群,鼓励实力强的养老企业走跨区域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道路,聚力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此外,京津冀还将谋划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区,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为推动跨区域养老模式落地,除了“纸上谈兵”,三地政府也有了实际动作。北京商报记者从李红兵处获悉,目前三地正在逐步探索养老产业对接。此前,北京相关部门已经分别到天津武清、河北张家口等地调研了当地的养老机构等情况;近日,河北省承德市民政局局长也带着团队来到了海淀区老年社区。随后,张家口市民政局局长将在下周举办的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带团前来摸底市场。“可见,为在环京养老圈中抢占‘先机’,津冀的部分城市近期可能还会有更多地方民政部门来京‘踩点’,摸清北京养老需求外溢规模,在当地筹备有针对性的承接机构,甚至争取先确定一部分客源。”在京津冀养老专家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如是说。
成本断崖为市场铺路
提到环京养老圈突然兴起的原因,业界观点大多会从北京与环京地区养老成本的巨大差异入手分析,这也是北京市民政局在出京调研时备受“震撼”的一项。“北京与周边的武清、张家口、承德等地相距并不远,但同等质量的养老机构服务价格却存在着‘断崖’式的区别。”李红兵直言。
不可否认,虽然北京甚至全国的养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北京市土地等多种资源紧缺,完全在市内解决北京居民所有的养老需求,似乎已不太可能。“现在北京的地价相对较贵,养老机构所需负担的拿地费用等成本都较高。然而,在离北京不远的周边地区,不仅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在机构所建设的大型社区中各类养老问题基本都可以解决。因此,这很可能成为未来北京新建大型养老机构的主要发展方向。”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几个月前就给出了这样的“暗示”。
在京津冀养老专家研讨会上,有接近政府部门的知情人士透露,根据调查,环京周边养老机构的月均全套收费标准(床位费+餐费+服务费等),大多还无法支付同等水平的北京养老机构床位费。有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比如天津武清的养老院,每月3000元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相当不错的服务。而在北京,这个价格只能在较为“拥挤”的养老机构中拿到一张相对普通的床位,地理位置可能还不在市中心。
以与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签订合作协议的涞水养老项目阅唐山水为例,该项目建设方负责人、利华地产副董事长祖绍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该项目距北京、河北交界不到10公里,但这短短的距离,土地价格却有十余倍的差距。“阅唐山水项目的土地成本仅2000元/平方米,但在北京市内动辄5万-6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已并不稀奇,就连7月成交的、离阅唐山水项目并不远的两宗房山区住宅地块,楼面价也都突破了2万元/平方米。”祖绍春表示。
多元化高端需求外溢津冀
那么,北京能够外溢到环京区域的养老需求到底有多大?上述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养老需求虽然很旺盛,但北京本地的养老机构并非像外界想象的一样,全都供不应求,排队多年才能进入。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的权威数据,北京东城、西城养老机构的床位使用率确实达到了100%甚至更高,但公办养老机构除了市一福等传统老牌养老院外,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置比例,全市投入运营的床位接近10万张,但入住的老人只有4万多人,加上一人占用多张床位的,北京的床位使用数量为5万多张,全市的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在50%左右。”该知情人士表示,而且失能失智失独或者高龄、低收入等类型的老人也确实不适宜大规模疏解出京养老。因此,北京在为未来这部分人群留存一定养老供给空间的基础上,将主要鼓励推动健康、年龄层不高,或者有高端、多元化养老需求的老人前往环京区域选择养老机构。
这一定位似乎也正符合了大多数已经或准备在环京区域投资养老项目资本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津冀主要针对北京老年人新建的养老机构,大多数以周边优于北京的自然环境,或相对较高档却价格低于北京收费水平作为卖点,其中,旅游养老就是这类服务产品的典型。在京津冀养老专家研讨会上,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书记、北京市一福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曹苏娟举例称,比如河北秦皇岛的北戴河矿务局疗养院就拿出了1000张床位,借力周边的自然环境,开设了养老机构。
制度短板正逐步补齐
“当然,目前还有更多在承接北京养老需求上、有成本等多重优势的城市仍然‘深藏阁中’。”李红兵如是说。究其原因,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分析认为,目前京津冀区域内跨区域医疗保险、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还不完善,北京老年人在津冀医疗机构无法享受与京内一样的医疗保障,津冀为京籍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机构也不能享受北京的养老机构补贴。
就异地医保来说,根据此前我国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明年我国才能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现在北京虽然力推医养结合,但即使在京内仍然有很多老人无法在养老院内的医疗机构走医保,还得跑去其他医院报销,更别提京外其他城市了。”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缪青在京津冀养老专家研讨会上表示。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也承认,京津冀区域内无法全面实现医保异地报销,仍然是环京养老圈建设过程中的一项核心制约因素。
此外,对于京外养老机构的补贴,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发放的额度目前与已经提高标准后的津冀相比,仍有不小的差异。根据河北新政,将对社会力量通过购置土地新建和利用自有房产改建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张床位4000元的建设奖补;对于社会力量租赁房产开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且租赁合同在五年以上的,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建设奖补,最高奖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这种补贴对于北京的企业来说,确实未达预期。
而一段时间前,北京就已将社会力量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阶段支持标准大幅提高,由原来每张床位8000-1.6万元的市级支持标准提高到2万-2.5万元,并且区级资金按1:1比例配套支持,使社会力量建设一张养老床位可获得4万-5万元补贴。另外,社会资本经营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运营阶段补贴标准也有所提高,由原来收住一位老人每月200-300元提高到300-500元。有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天津、河北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高额补贴“诱惑”下,部分民营机构更愿意选择留京“吃补贴”。
不过,李红兵已经明确,北京市民政局将尽快寻找试点对京外接收京籍老人的机构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将享受北京的“同城待遇”,具体的实施政策等已在研究制定中。北京商报记者蒋梦惟
京津冀三地政府将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引导鼓励养老服务业向京外转移
■三地将积极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试点
■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障碍
■谋划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鼓励有实力的养老企业走跨区域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道路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