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3%。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4%。CPI涨幅降低的同时,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仍然在下降区间徘徊。10月份,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
专家分析认为,一部分分类如鲜菜、猪肉等涨幅同比回落造成了10月份CPI同比涨幅的降低。猪肉价格环比近6个月首次下降,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已到尾声。
食品价格涨幅收缩
2015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价格上涨1.9%。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4%。
环比来看,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0.3%,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0%,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1%。
据测算,在10月份1.3%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10月食品价格涨幅收缩是CPI同比涨幅下降0.3个百分点的直接原因。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是CPI同比涨幅下降0.3个百分点的直接原因。虽然猪肉价格同比15.8%保持高增速,但环比价格出现近6个月首次下降,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已到尾声。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数据时表示,从环比看,10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0%,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1%。食品价格下降主要是受鲜活食品价格下降较多的影响。食品中,蛋和猪肉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9%和1.9%;10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有利于鲜菜鲜果的生产,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6%和0.5%。上述四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32个百分点,超过了CPI环比总降幅。
10月非食品价格环比小幅上升0.1%,主要是10月消费旺季带动服装、家政服务价格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0.6%、0.3%。从同比来看,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收窄0.1个百分点至0.9%,依然低于食品价格及CPI整体涨幅。连平表示,除了8月以外,近一年以来CPI同比涨幅都低于2%,非食品价格一直处于低位是拉低CPI的重要原因。去年9月份以来非食品价格在0.9%-1.3%之间低位波动,与资源能源相关的燃油价格、水电煤等燃料价格持续负增长。非食品价格影响CPI中长期走势,未来是否会拉低CPI至1%以内需要警惕。
PPI降幅与9月持平
2015年10月份PPI同比下降5.9%,与上月持平,已经连续44个月负增长;环比下降0.4%,跌幅与上个月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6.9%。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0%。
据测算,在10月份-5.9%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4.8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7.6%,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5.8个百分点。
从主要工业行业出厂价格环比变动情况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价格分别下降2.7%、0.7%和1.8%,环比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4.6、0.4和0.1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价格由上月的环比下降2.2%转为10月的环比上涨0.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农副食品加工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0%和0.5%,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5和0.3个百分点。
对此,连平认为持续的工业通缩对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受到影响的主要是资源能源和产能过剩紧密相关的行业,倒逼了工业内部结构转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跌幅继续扩大,输入性通缩压力仍将延续。(王腾腾)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