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购”回流,要靠中国制造“自身硬”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15-11-11 15:19:15

一到国外就“买买买”,去年中国人境外消费已超1万亿人民币

近两年来,不少人发现身边朋友到境外旅游时带回来的商品越来越多,而且已从手表、包包等奢侈品“蔓延”到电动牙刷、纸尿布等日用品,不同层次的国外商品开始大规模“入侵”寻常人家。

境外购物到底有多火热?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公布了一组数据称,去年中国人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一组更为详细的数据显示: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达1.09亿人次,海外支出同比增长28%,达到1648亿美元。预计2015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将达到1.2亿人次,消费支出将高达1940亿美元。

全球经济正在艰难复苏之中,中国经济也正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形势。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马车”,投资和出口的增速放缓,消费的贡献日渐加大。但要想扭转消费“外热内冷”的局面,让消费这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优化国内购物环境、国货自强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为啥一到国外就“买买买”

【国人境外游一半时间都花在购物上】

内蒙古姑娘珊娜在日本京都留学,毕业后在京都一家客栈工作了3年。这家古色古香的客栈地处京都古城中心,入住率非常高。据珊娜测算,客栈的来宾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欧美人。中国游客与欧美游客入住这家客栈的人数比例差不多,但旅游时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中国游客一半的时间都用在购物这件事情上。”珊娜经常会被入住这里的中国游客拿着手机上拍下的清单和物品问“这个东西在哪里买?”

眼见中国游客整日疲于奔波在各大商场完成任务式地购物,珊娜觉得中国游客“比较可怜”。“不仅自己买,还要帮国内的亲朋好友买,不光是化妆品,连奶粉、尿不湿什么都买。而欧美游客,更多时间用来体验当地的风俗特色。”

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的张雪也有类似的体会。“这些年来美国购物的人越来越多,小到零食,大到奢侈包包,只要可以运输的,只要比国内划算的,没有不买的。”接待了太多国内亲友关于去美国旅游购物的咨询和代买请求后,这两年张雪索性在朋友圈做起了代购。

一位海关工作人员介绍,一般而言,海外代购的中介费用一般占商品价格的10%左右。但即使如此,海外代购商品的价格仍然只有国内价格的70%到80%,仍然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同为80后的张亮夫妇热爱旅行,每年都会安排两到三次出境自由行。与随团去国外旅游购物的人相比,偏爱自由行的他们自认为在购物方面是属于“理性”“温和”型的,购物只占旅游花费的20%到30%。即便如此,他们每次出国时都各带一个28英寸的大箱子,回来的时候两个箱子一定会撑得满满的。

张亮坦言,忍不住将大行李箱塞满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外商品的价格优势。今年年初,张亮在日本大阪某品牌连锁店买了一件羽绒服,标牌价格折合约1000元人民币,当时正逢5折折扣,用银联卡刷卡付费再打9.5折,实际到手价格只有400多块钱。而同一款羽绒服在国内的售价是2000多元人民币。前年5月份,张亮在美国一家奥特莱斯买了件某户外品牌冲锋衣,原价1500元人民币,折扣价1000块钱买下。半年后,他在天津一家奥特莱斯店看到同款冲锋衣的标价为3300元,“打完折也要1900元,比在美国的原价还贵”。

越是奢侈品,国内外的差价就越大。前年去美国时,张亮的朋友托他购买一枚某品牌婚戒。这枚戒指在国内售价37000多元人民币,但张亮从美国商店给他带回来只花了14000多元。

从1994年起,我国对部分商品征收消费税,其中奢侈品的税率在3%到45%之间。由于国内对进口奢侈品多年来实行高额关税,个别商品则加征特别消费税,导致进口奢侈品价格大大高出周边国家、地区和欧美市场。

有分析指出,同款产品在国内外产生的价差,是税率、运营成本、渠道利润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商务部的一组数据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大幅度的价差导致了国内购买力的外流。很多尝到境外旅游购物甜头的年轻人,已不再光顾国内的商场。他们或者自己人肉扛回大箱小包,或者通过在国内外做代购的电商和个人,把大部分的家庭消费都贡献给了境外。

“我已经两年多没在国内商场购买过衣服了,只是偶尔去逛逛,看着自己花几百块钱在国外买的同款衣服在国内商场动辄卖数千元,心情很复杂。”80后女孩米华说。

一方面是境外“爆买”,一方面是国内消费疲弱。境外消费的持续走高分流了国人旺盛的购买力,让国内疲软的消费市场雪上加霜。有学者称,要想方设法让居民的巨大消费潜力在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出来,让中国人的钱为中国经济发展助力,使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能更好地发挥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相关专家、业内人士认为,要想吸引巨大的境外购买力“回流”,我们还得过好“价差关”“质量关”“服务关”。

价差关:优化税费,拉低境内外商品价差

【按照国际标准做好税率调整的文章】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分析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消费增长不仅仅要依靠国内的部分,还需要增加本可以回到国内的境外消费部分。赵萍估算,如果能够引导境外消费回流50%,将能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一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出境游、出境购物等增长很快,说明国内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将境外消费回流国内的想法,看起来很美,但短时期内来看难以实现。”研究跨境消费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范志勇举例说,国人之前在境外主要购买奢侈品,现在是奶粉、电子产品等普通的日用品。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在国外买同款商品确实比在国内专柜买要便宜。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分析称,“这是因为我们的关税比较高,不仅奢侈品,在大宗商品、一般商品方面我们的关税也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改变国内外产品价格倒挂局面,首要就是降低关税,按照国际标准,特别是WTO的规则做好税率调整的文章。”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会议提出五项具体措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强消费便利化,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这些措施包括:一是对国内消费者需求大的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于今年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逐步扩大降税商品范围;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服饰、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三是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四是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购物通关和退税便利化;五是加快推进中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实体店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规范市场秩序,严打假冒伪劣等。

赵萍分析称,上述五大便利化措施,作为短期政策,对于解决制约消费增长的瓶颈,将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增长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范志勇还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他建议,与其想各种办法截住国人到境外消费的需求,不如顺应趋势参与其中。“国内的航空公司可以调整班次增加收入,国内的旅行社可以组建高品质的境外旅游团,完善跨境电商的平台建设,也可以带动中国电商、快递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当前,以电商为代表的零售业正在加快融合线上线下渠道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一方面推出了海外购物平台,一方面也开始尝试设立实体店,借助当前一系列降税政策引导消费者通过实体店或正规的跨境电商平台消费。

质量关:要想国人信国货,国货当自强

【政府应把市场秩序管理完备起来】

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35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正处于消费规模扩大、消费升级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富裕阶层对奢侈品、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在快速增长。

“我们一直讲刺激内需,其实需求一直是有的,只是现在国人需求的高端、有质量保证、价格又能接受的产品,国内没有办法满足而已。”范志勇说。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11月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我国消费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消费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

“要想扭转国人在国外‘爆买’的现象,将需求留在国内,有个重要的前提需要实现,那就是国内产品质量要有很大的提升。”劲旅咨询、劲旅网总裁魏长仁表示,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需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工精细方面,以及文化融合方面做更多功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无疑是国货自强,我国大力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的历史性机遇。

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张雪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大部分美国人穿的用的都是中国制造,“其实美国人并不抵触中国制造的商品,倒是很多中国人有些抵触。”

“国内一些商品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不安全的负面印象,造成很多人对国货缺乏信任和认同感。”戴学锋分析这种外人认可而自己人却不屑的“倒挂”现象时说,“部分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抵触其实是对国内产品质量监督系统的不信任。要破解这一点,就要加强政府作为,监管要到位。”

范志勇建议,“政府应把市场秩序管理完备起来。让中国制造的商品有严格的质量监督标准和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国内有效产品的供给。让国人实实在在看到在国内和国外购买的商品质量上是一样的,逐渐建立起信任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国人不用花费心机去国外买商品。”

服务关:以人性化服务提高购物舒适度

【多向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

除了产品质量的提升,魏长仁也提到,要吸引国人境内消费,国内商场还应该在如何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提高消费者购物舒适度等方面多向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优雅、舒适、人性化的服务,会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他说。

当“中国制造”的质量真正硬起来,当我们的商品价格有优势,当我们的购物环境够舒适,想必张亮们出国就不必再费劲地拖着28英寸的大箱子去“扫”东西了。(记者吉玲)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