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2014年9月6日刊发的题为《沙漠之殇》的目击报道。
陈杰
《新京报》首席记者,于2014年9月6日刊发了题为《沙漠之殇》的目击报道,揭开了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工业园区内一些企业将工业废水排入沙漠的真相。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等多名中央领导作出批示,国务院成立督察组,敦促内蒙古自治区对腾格里工业园进行彻底整改。
新京报讯 (记者王梦遥)昨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包括《新京报》记者陈杰在内的20组候选人获得提名,评选结果将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设立一周年时揭晓。
候选人有警察、记者、律师等
中央电视台从2001年启动“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及颁奖活动,今年已是第15届。昨天,央视公布了今年提名“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的20组候选人名单,包括一线警察、检察官、记者、律师和学者等。
环境保护依然是今年公众关注的焦点。孤身潜入腾格里沙漠腹地、揭开沙漠污染真相的《新京报》记者陈杰,以及三赴腾格里沙漠落实证据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成员,他们因对腾格里沙漠生态环境的关注,用实际行动推动着中国法制进程,获得提名并被称为“腾格里沙漠守护者”。
破获全国涉案人数最多“地下钱庄”案的浙江警察张辉、推动“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的新华社记者汤计、顶住压力纠正错案的河北检察官彭少勇等也进入候选人名单。
国家宪法日设立一周年揭晓结果
这组候选人名单是如何出炉的?
据介绍,在评选之前,先由全国普法办、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全国人大法工委等司法部门派选代表,和部分法律界专业人士、媒体专家、社会文化方面知名学者组成评选监督委员会,推选出25位左右的入围候选名单,再进行初选和终选,最终选定10位左右的2015年度法治人物。
此外,就候选人资格而言,其重要事迹应该发生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
今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设立一周年,也是全国普法宣传30周年,为了配合这一主题,评选结果将于12月4日揭晓。
对话陈杰
回访腾格里:美丽的沙漠保留下来了
记者:报道刊发已经一年多了,最近有没有再去过腾格里?
陈杰:为了给这次央视的评选活动拍摄宣传片,我又回访了腾格里,用航拍器拍了下周边几十公里,没有发现排污池,周围的牧民说,味道没有了。这片非常美丽的沙漠保留下来了。
记者:当时是怎么去做这个报道的?
陈杰:我只是像拿着手术刀一样把它切开,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大家看到后就知道病症是怎么样的。很多专家一直在关注腾格里的生态,在做进一步报道时,这些人给我讲了很多。有扎实的现场影像和专家解读,事实就被尖锐地呈现出来了。
记者:报道此类新闻往往会遇到很大阻力,你是如何做的?
陈杰: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保留了完整的照片、影像资料,甚至取了土样,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据。真正做环境监督报道时,取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把证据做实才能保护自己。
记者:做了这么多年的摄影记者,未来还有什么想要突破的?
陈杰:我只不过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在现有的平台上做自己的事情,我所要做的就是让我的报道更真实、更接近真相,让我在报道过程中对专业问题的把握更精准,推动事件的改变。我会持续做很多报道。
记者:但干预现实很难。
陈杰:所谓干预现实不是马上让现实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让污染企业付出代价,让更多的受众看到真相,这种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推动,让企业在下一次违法时要考虑舆论成本。我们能往前推动一步,哪怕一毫米,都是干预现实。
记者:是什么让你坚持下去的?
陈杰:这个过程可能很枯燥,但到了一种程度后就是对个人的突破和提升。我第一次去腾格里时,满天繁星,沙漠很美,但味道很臭,让人不想多呆。但这次再去,我就躺在沙漠上,感觉回到一种很美的状态,而想到自己在其中发挥了一些作用,就非常开心。
记者:入选“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有什么感受?
陈杰:对我来说仅仅是做了一篇报道,它已经成了过去式,我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在《新京报》这个平台上,做更多的报道带来改变。
记者:你是如何理解“法治”的?
陈杰:真正的法治应该是让人没有恐惧的,每个人如果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都应该成为受保护者,即使在强大的权力侵犯你时,法律也可以制止。法治不仅是写在纸上的,还要执行,同时需要每一个公民对法律的敬畏。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