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4问“双11”价格战 电商盛宴不只靠低价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5-11-12 03:45:03

提起双11,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低价、打折、便宜……每年双11,都会被电商祭出的价格战营造出一种“不买即赔”的消费氛围。

价格战的打折力度到底有多大?商家是情愿赔本赚吆喝,还是真心乐意为消费者让利?除了拼价格,电商盛宴还能有哪些创新手段来吸引消费者?

低价狂欢,多少卖家愿买账?

随着电商巨头纷纷亮剑双11,消费者购物可供选择的渠道越来越多,得到的实惠也是越来越多。早在10月底,天猫、苏宁等平台电商就开始大肆宣传,为双11购物狂欢节造势。各路商家拿出的终极武器当属价格。

记者探访发现,受线上双11购物节影响,北京不少知名线下零售商家也都跟风让利,致使竞争趋于白热化。不过,是否每个商家都愿意以低价形式参与到这场狂欢节当中?

电商专家鲁振旺认为,双11折扣可以吸引大量用户参与购买,吸引大量客户,意味着超大的访问流量,而流量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具体到多少卖家愿意参与到其中,还要根据卖家的出发点分析。

“有些商家通过购物节是赚钱的,而有些商家其实是在赔钱做的。这要具体看卖家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参与双11,是为了吸引用户,还是为了清仓。只要他的目的达到了,我觉得他们就成功了。”

鲁振旺表示,双11的内涵在不断发生改变,如今也不再是单纯的低价促销。随着双11不断深入渗透,这变化的背后,参与的商家心态也在改变。当然,冲刺年终销量还是不少商家的重要目标。

今年除了传统服装家居行业,手机汽车商也纷纷加入。这些厂商提供的产品虽然不会打五折,但也比平常优惠。这些厂商加入双11,就是要借助双11清理库存和扩大销量,同时借势推广。

都喊低价,哪类商品折扣大?

今年双11之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公开发布《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提醒书中明确表示,电商销售商品和服务,应当同实体店一样,明码标价。

对于今年电商价格战问题,鲁振旺表示,双11的主要消费驱动就是服装品类,这类商品价格上下幅度大,打起折扣力度可以很大,对电商促销能形成很好的造势效应。同时,服装品类一般都会设置出网络专款,线下没有同款销售,电商说是多低的价就是多低的价。如今,电商的另一个主要消费驱动则是3C和手机品类。今年的价格大战,主要在3C、家电和手机品类,这类产品有价格透明、消费硬性需求等特点。

各路商家在双11期间,都会在标准品类的价格上大做文章。今年的标准品类价格大战,主要是集中在天猫、苏宁和国美之间。标准品类商品打折力度都很小。即便这样,也同样受消费者欢迎,因为这些都是“硬通货”。商家先把用户拉进来,然后再销售其他产品。

电商盛宴,靠的只是低价吗?

“双11”发展到第7年,人们在思索,互联网为什么能够撬动内需?

互联网降低了成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信用成本,对于企业来说,降低的是创新的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让他们从口袋里掏钱的,最终是企业的创新,而不是商品的低价。

观察人士指出,仅仅依靠低价竞争是不可能拉动全社会总体消费的,因为那只是左口袋的钱到右口袋,从表面上看,网上买东西比实体便宜,所以消费者更乐意在网上买;但是深层次看,物流、支付、信用等等各种综合体验,才是在这不到十年时间培养出一批网购达人的原因。

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中国商业形态,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6.2%,显现出网络消费在拉动“内需”这辆马车中发挥的动力。而新技术、新业态,创新经济模式,带来内需增量。从“柔性定制”到“周期购”,电子商务平台利用新经济、C2B开掘人们的需求。网上旅游产品、私人定制产品的推出和车辆、房屋等高价值商品销售,在释放内需潜力的同时还衍生出其他外部收益。

除了价格,还用什么吸引用户?

“除了价格战之外,今年的双11最大变化就是晚会”,鲁振旺说,阿里通过晚会的形式促进平台销售,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模式。通过晚会,双11这个只在互联网上的概念符号,成功地被引入到线下,从而发展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娱乐节日。今年双11与以往不同的是,阿里跟商家的结合度也都比往年要高很多。

京华时报记者 施志军综合新华社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