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近日举行,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增长方式,即会议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可以看到,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一直进行简政放权,期望通过改善制度环境来刺激民间投资。促进要素供给,进而创造需求,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是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
如何实现增长方式转变,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是一个配套工程,需要相应的政策组合,从而构成结构性改革的施工图。习总书记给出的施工图是,“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
改革是增长的动力,是完成“十三五”的必要条件,同时改革也是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改革搞得好可以刺激要素供给,改革出现问题,则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因此,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确保改革前行的基础。社会政策托底,确保劳动者利益有所保障。在这样考虑下,改革与稳增长需要进行适度平衡,改革需要慢工出细活。
不过就施工图而言,产业政策能否精准,微观能否最终搞活,变数较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十三五”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但在产业规划方面,政府应该更多依靠市场选择来进行资源配置,而不是依靠行政规划。因为改革的目标就是让市场配置要素,进而搞活微观,增加要素供给。因此,只有实现微观搞活,才可能实现产业搞准。要实现结构性改革,最终体现在产业结构变化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而搞活微观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从中央决策看,要完成经济结构性改革,需要抓住四个关键点,包括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这都是结构性调整题中应有之意,而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可能是政府急需要做的事情。
未来几年政府会加快财税改革,同时进一步降低税赋,以增加个人和企业要素报酬,从而改善供给。政府可能考虑的方式是,要确保财政支出稳定不下降,在减税同时,以扩大债务规模方式维持收入。
股票市场在结构性改革中,被放到了重要位置。企业融资是微观搞活的重要保障,在传统融资条件下,企业融资遭受所有制约束和规模约束,唯有发展直接融资和普惠金融,才能帮助企业摆脱融资困境。从中国金融改革方向看,发展直接融资成为大趋势,因而发展股票市场成为金融改革重要内容。从目前民间创业热情看,其动力不仅来源于要素报酬预期,更受资本增值预期驱动,要想持续促进大众创业,一个有效率的股票市场是前提条件。
结构性改革能否如期完成,不仅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奠定中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如何让微观搞活,提高要素报酬,是改革的难点所在,也是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