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互联网金融冲击、地方经济持续放缓,作为地方经济输血工具的地方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日益沉重,融资迫在眉睫。
不过自首批三家地方银行登陆A股市场8年过去,至今再无第四家实现A股上市。这背后主要是监管层基于城农商行大量上市将动摇市场信心的考虑,放慢银行上市节奏。
监管层的对城农商行上市的担忧主要集中于:首先,城商行在市场发展、业务发展方面的预期空间相对显得薄弱,利润高增长难以维系;其次,有些城商行资产质量、监管指标、风控水平不能与此前已上市的银行相比;第三,某些城商行治理结构、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将来能否很好地完成信息披露成疑。
在A股上市需要漫长等待、资本补充需求加大的情况下,地方银行做出两个选择:转战H股、继续坚守A股。
相对而言,地方银行在港上市要比登陆A股容易得多,近年来通过在港上市得以快速实现首次公开发行(IPO)目标的银行多达5家,超过A股上市地方银行数量,此外还有青岛银行、郑州银行、锦州银行处于审核状态。
赴港上市要面临的困难是,估值偏低、股价长期低迷、融资规模有限、无法实现境内股份流转,对地方银行来说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可以说,H股上市对这些地方银行来说,实现了资本快速补充,为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自身品牌价值也得到提升,赚了“里子”;但由于估值较低,对城商行的认可度不高,是否真正赚到“面子”还难以确定。
苦守A股也存在苦恼,不能实现一级资本的快速补充,提交A股IPO后很多事情都需要向监管层报批,给经营带来不便。
对于股价被低估的在港上市城商行来说,A股无疑是个寻求估值认可的绝佳之地,这些银行的主要客群和市场也集中在内地,回归A股可以完善内地市场。对于已有H股融资渠道,短期资本需求不那么强烈的H股上市城商行来说,在行情火爆时先回A股“占位”,拿到入场券,意义重大。
对于专注A股的地方银行来说,与其面对H股上市所出现的估值、融资规模及监管严格等问题,不如只将注意力放在规则熟悉、融资规模较大的A股市场,加之A股存在由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的预期,政策环境愈加宽松,灵活性也将增强,预计未来市场前景不错,此时先排队并非坏事。
在经历IPO暂缓四个月后,上周末迎来了IPO重启的消息。可以确定的是,除正在排队的第二批地方银行外,第三批申请A股上市的地方银行成功的砝码也已增加。不过,资本市场真的准备好迎接这些融资“巨无霸”了吗?(马传茂)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