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1月12日电(记者张遥王政)12日零点定格的“双11”成交额刷新了中国消费纪录。诞生7年,“双11”全天成交额从最初的5200万元涨至今年的912亿元。不断刷新的纪录背后,中国商业基础设施的整个链条正在一年一度的“压力测试”中创新转型。
最先受到挑战的是网上购物与支付系统。今年“双11”当天,阿里巴巴平台在零点抢购开始前已经涌入了数千万网购用户。最高峰每秒创建14万笔交易、8.59万笔支付,今年“双11”全天成交额超过美国去年感恩节购物季网络成交额。
中国巨大的市场和购买力给互联网技术下了一道考题。市面上的技术设备成品,往往是面向企业日常需求,数据库、处理器难以支撑大量并发交易,这令互联网平台企业不得不进行技术研发改造。
据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介绍,为了支撑“双11”的交易量,阿里巴巴的工程师搭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混合云架构,阿里也成为率先将核心交易系统上“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样能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弹性优势调度资源,应对峰值压力。
在这场消费盛筵背后,仅仅是阿里巴巴一家,就有800多人的技术团队在做后台支撑。支付宝“双11”峰值期间每秒钟8.59万笔,而去年的峰值是每秒3万多笔。
接受考验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为了保障高峰期交易,支付宝与200多家合作银行提前合作攻坚,在“双11”前的几个月里共同对支付系统在进行了470次压力测试,在“双11”凌晨扛过支付洪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交易最高峰仍然出现了购买和支付的网络拥堵。尽管技术实力升级,但每年的交易量翻新都对中国商业领域的这场社会化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连年增长的快递物流行业,也在压力中转型。国家邮政局1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双11”当天,中国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
最初几年“双11”,快递爆仓、延误等乱象不断,业务量骤增之下,人工处理包裹时“暴力分拣”也屡屡被曝光。近两年菜鸟网络用电商大数据织成“天网”为快递导航,快递公司技术优化、增购专机、增加人手组成“地网”,提高送达效率。
商家也参与到供应链改造,利用预售和日常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提前将商品下沉至消费者周边仓储中心。11日当天,一些消费者收到了自己凌晨抢购的商品,在微博上晒出了包裹单。
在快递物流行业,今年的“双11”业务量很可能就是明年的日常量,渐渐成为共识。“双11”压力下成长起来的技术系统,正在加速向外输出,希望能成为推动中国创业创新的普惠科技,并改善公共服务。
春运是中国每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铁路售票官方网站12306面临与“双11”相似的高并发处理问题。采用云计算技术,今年初春运售票高峰期,阿里云公共计算平台分流了12306网站75%的余票查询流量,帮助其平稳度过流量高峰。
小米公司的产品连年在“双11”热销。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表示,“双11”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全链条的一次测试,从生产制造到网上交易、支付、物流配送、售后环节都在强劲需求下面临考验,倒逼技术创新与升级,每经历一次“双11”,整个技术创新和保障水平都会往前又迈进一步。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