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讯
周四A股高开后震荡走低,上证综指盘中跌逾1%,创业板指一度下挫逾2%,午后股指试图翻红,但尾盘券商、银行砸盘,股指再次翻绿。
几个现象值得注意:
1.创业板巨量收跌,成交量(换手率)创出历史新高,且成交额已逼近历史高点。目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再次接近100倍,指数目前也接近前期密集成交的压力位,已有部分机构提醒注意IPO开闸前后的震荡回调风险。
2.券商股大幅冲高回落,显示短期IPO消息的利多效应减弱,全面补涨行情可能接近尾声,近期暴涨导致的大量获利盘需要清洗,短期市场有回落要求。
3.数据显示,自10月16日以来,沪股通已连续18个交易日处于资金净流出状态(10月20日、21日,沪股通因重阳节暂停交易两天),这是沪港通2014年11月17日开通以来的首次。沪股通累计已经流出达245.50亿元。
4.另有媒体报道称,战略新兴板将随《证券法》修订后随注册制一并推出。
以创业板为鉴,战略新兴板启动、预热阶段,会对大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回溯创业板的推出历程。从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以创业板市场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案,到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挂牌,前后历时2年多的时间。
当时正好遇到全球经济危机,所以整个进程拉的比较长,其中重要的节点是2009年3月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发布,随后5、6月份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上市规则,7月份证监会开始受理企业上市申请,9月份第一批公司上会。
彼时公众对创业板关注度升温始于2009年年初,而战略新兴板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目前的时点当时比较类似。
创业板正式推出前的大盘阶段性走势
从大环境看,两者面临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下行、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且都属于股灾后的重建和信心修复过程。
再将镜头定位到2009年初到创业板正式上市的这一阶段,以对目前的市场提供借鉴参考。从2009年年初到7月证监会正式开始受理创业板申请,市场有一波非常不错的上涨行情,指数涨幅接近80%。随后,市场出现一波快速调整,扩容的预期压力得到体现,大盘调整幅度达到20%,但持续时间非常短,在首批企业板正式上市前,市场逐步企稳回升。
短期来看,对战略新兴板不必太过担忧。从创业板历史来看,虽然战略新兴板上市公司没有硬性的盈利要求,一般具有规模小、业绩波动大等特点,但其往往都具有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与较好的成长性,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当然,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随着中小企业上市越来越便捷,ST股、绩差垃圾股的吸引力无疑将逐步下降。
关于目前的市场,金百临咨询秦洪认为,周四的调整压力主要来源于券商股。不过,盘面显示,个股的做多激情仍然强劲。次新股依旧活跃,两市仍然有120余家个股涨停,只是指数进入调整状态,但个股行情仍然处于强势状态中。短线A股固然有着一定的技术面压力,但向下破位可能比较小。
从以往经验来看,A股市场要往下调整,需要诸多做空因素的叠加,仅仅靠一、两个利淡因素难以改变市场向上运行趋势。有的则是更为乐观的做多因素,比如高层对当前证券市场地位的重视,这是在A股市场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理应赋予A股市场更高的战略溢价。
建议投资者重点配置两个方向,一是低估值、高股息率个股;二是金融主线品种,这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A股的核心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