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货海外如何警惕内需外流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2015-11-16 08:37:03

中国消费者鼓胀起来的钱包,却越来越多地提振了“外需”。

一场火热的“双11”过后,乐着数钱的还有海外厂商。刚刚过去的2015“双11”,天猫国际开场仅10分钟就售出来自41个国家的2605个海外商品,海外购销量井喷,一些国外知名卖场开场一两个小时就突破1000万元。

这一幕并不是“双11”的专属。今年以来,电饭锅、马桶盖等商品成为中国人去日本旅游购物的“标配”商品。而在一些欧洲国家的生活超市中,刀具、锅铲、洗衣粉、厨房清洁纸巾、食物保鲜盒、儿童玩具等都是中国游客购物的首选。

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公民境外消费额首破1万亿元,超1亿“国际扫客”海外“扫货”。这代表着相当一部分“中高端购买力”正在外流,他们在安全、品质、价格等综合性价比的权衡中选择了海外商品。

细翻国人的“购物车”,从以往主要扫货中高档奢侈品大件家电,到如今大量海淘指甲刀、牙膏等家庭必需品,国人海外购物对象正悄然生变,这种购物结构的下沉意味着海外商品分食的国内需求在反向大规模增长,抢夺订单的对象是中国制造业的万千厂商。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10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创5个月新低。而基于中小企业调查样本的财新制造业PMI则低于警戒线,连续第八个月放缓。在传统外贸、制造业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消费作为最后“一驾马车”被寄予厚望,制造业无疑也将是根植于内需的消费最大的受益方。

马云搭的平台究竟便宜了中国买家还是海外厂商虽然有争议,但这背后中国制造业正在遭遇尴尬的产业困境却是不争的事实。Madeinchina不断流失海外订单的同时,也面临国内市场的阻击。在民众消费大踏步前进的时候,谁也不能掉队。

消费升级,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供给方面,提升品质监管和技术水平迫在眉睫;在需求方面,则必须加快推进国内商贸流通企业税费的减免、降低流通环节的直接税收和间接税负,降低终端售价。

今年4月,国务院要求有关部门在科学评估基础上,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消费税,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

就在“双11”当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大篇幅部署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围绕消费新需求、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扩大群众欢迎的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落实和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货比三家,只买对的。“跨境消费”回流不仅在于满足增加消费,同时考验的是整个产业链,从根本上讲应该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走上“精品工业”路线,使“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真正受到国内高端消费者的认可。(陶凤)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