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投资增长,显示出这些地区依然看好中国未来经济,来自东盟数据的增长更加表明TPP对双方贸易投资负面影响的预期缺乏事实依据。
11月11日,商务部公布了10月份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87.7亿美元,同比增长4.2%,但环比却低于上月的7.1%。这似乎反映了现在新兴市场面临的问题。
9月份,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全球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陷于停滞,外国直接投资FDI似乎也在追随这一趋势。该媒体旗下的数据服务机构fDiMarkets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54个新兴经济体中有97个的绿地投资项目资本支出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
不过,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情况并非如此。
11月3日,在加州圣地亚哥举办的英特尔投资全球峰会上,原本不显山不露水的英特尔投资表示,英特尔从1998年开始在中国投资,至今已投资140多家,总额超过19亿美元。其中,有35家公司上市或被收购,包括搜狐网、亚信、东软集团、金山软件、凤凰新媒体、新进半导体、东方网力等。英特尔投资总裁毕闻德说,过去3年中在中国连年增长的投资趋势,在2016年将会得到延续。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谈1月-10月中国吸收外资情况总结出来的数个特点中提及,外商投资总体规模实现稳定增长,自贸试验区拉动作用明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外资并购交易活跃值得关注。
“近期,外商投资增长缓慢,但我们看到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促进外商在华投资,比如,减少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等。”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律师吴昊表示。
外商投资稳定增长
“外商投资总体规模实现稳定增长”。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在介绍前10个月吸收外资情况时表示,当期,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022家,同比增长9.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94.2亿元人民币(约合1036.8亿美元),同比增长8.6%。10月当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42家,同比增长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6.8亿元人民币(约合87.7亿美元),同比增长4.2%。
该负责人表示,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是特点之一。1月-10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1.2%。
主要投资来源地呈分化态势值得关注。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表示,1月-10月,来自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10.8%、13.7%、14%、12.6%和68.9%;来自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投资分别下降25.1%、13.6%和19.3%。
“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的不断深化,自贸试验区拉动作用明显。”上述负责人表示,1月-10月,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8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1%。长江经济带区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859家,同比增长7.8%,占全国新设企业总数的47%。
最近几个月中国FDI变化引发了全球关注。9月份,FDI增长7.1%,相比于8月的22%增速大为减少。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张瑜表示,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是FDI短期内增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海外投资者面对人民币汇率诸多不确定性,也抱持观望的态度。
张瑜补充,中国经济增长下滑压力加剧,国内实体资產收益率下滑,未来一段时间FDI存在一定的下滑压力,但中国经济绝对增速依然全球前列,并不会出现FDI长期大幅减少。
从投资来源地的变化可以看到一些更为乐观的趋势。有分析人士认为,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投资增长,显示出这些地区依然看好中国未来经济,来自东盟数据的增长更加表明TPP对双方贸易投资负面影响的预期缺乏事实依据。
QFII来华抄底
“外资并购交易活跃,外商投资并购规模和比重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强调的前10个月吸引外资的特点之一。1-10月,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22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76.9%。实际使用外资中并购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上升到15.4%。
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跨境并购共计194笔,交易额294.37亿美元。2014年同期,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跨境并购共计191笔,交易额621.78亿美元。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QFII(合格境外投资人)对A股感兴趣的行业与并购的标的也存在相似之处。
对比前三季度QFII持股的情况,通信设备、汽车、耐用消费品和医药等行业都是持股数量比较多的行业。
研究指出,9月份QFII调研的频率明显增加,QFII在9月份累计进行了130次公开调研,环比激增了2倍,这也是自6月份A股见顶以来QFII调研次数最为频繁的一个月份。
Wind数据显示,在三季报中QFII持股比例占流通股比例变化最大的个股分别是新宙邦、黄山旅游、南京银行。三家公司分别获得淡马锡富敦投资、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法国巴黎银行三家机构增持。
在A股9月探底,10月份“秋收”行情当中,QFII重仓股的数只股票表现强势。
9月份以来,三五六网累计涨幅接近100%,成为这批QFII重仓股当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值得一提的是,三五六网也是QFII三季度新进的股票,在三季度,挪威中央银行买入了75.6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79%,跻身为该股第九大流通股股东。
此外,自仪股份、精华制药和汤臣倍健等三季度QFII重仓股9月份以来也均取得40%以上的涨幅,表现强势。
从QFII已经曝光的布局路线当中可以发现,三季度QFII抄底最看好的就是中小板,中小板共有16只股票现身这批QFII重仓股,成为目前QFII建仓、加仓最为密集的板块。
其中,海能达、海立美达、齐峰新材等在三季度均获得QFII新进买入,而立讯精密、金正大等则获得QFII不同程度的加仓。
创业板截至目前则有9只股票三季度获得QFII重仓,其中,全志科技、赢合科技和泰格医药均为QFII新进个股。
“我们依然看好大消费行业。”一家QFII机构的研究人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衣食住行依然是刚需行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符合长期投资需求。此外,从政策导向来看,中国目前正在推动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及环保政策对相关行业的促进具备长期投资的潜力”。
利好政策加码
实际上,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今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不少措施。最值得关注的是《外商投资法》今年1月公布《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外资法》)。
“从外商投资监管领域来看,《外资法》具有里程碑意义。”吴昊表示,它将外商投资审批管理制度,改成了有限许可+全面报告制度,这是最大的变化。
“过去投资国内项目,审批过程太复杂,审批时间也比较长,我们希望《外资法》出台后现状能有所改观。”上海一家从事软件技术开放的外资企业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北京奋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鲍治表示,外资企业在国内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此外,还面临环境合规和人力成本增加的情况。为了吸引外资,中国政府正在做大量放松管制的事情,更新监管规定,能够让中国对外资管理更加科学。
自贸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尝试。
贝克·麦坚时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4月,贝克·麦坚时携手北京市奋迅律师事务所在上海自贸区设立首家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以下简称“联营办公室”)。截至目前,关于其在上海自贸区业务开展情况,作为贝克·麦坚时和奋迅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代表的鲍治介绍,目前双方具体的合作范围包括:一方面是帮助客户进行反垄断法审查。
“并购项目会引起中国国内的反垄断审查,而作为境外律师事务所是不能去帮客户在中国境内进行报批和审查的,现在和北京市奋迅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可以帮客户在反垄断审查方面进行服务。”鲍治说。
另一方面,有消息称,负面清单制度将从今年12月1日起试点两年,并于2018年全面推开,并落实。“而目前整个负面清单制度开展的趋势,要从自贸区,或者一、二线城市开始执行,并需要当地政府、监管部门按照要求去配合,负面清单制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成熟,如若试点顺利,便有望在2018年全面推开。”鲍治说,从投资者角度而言,无论是外商投资法或者负面清单制度,更多地是希望能将投资过程可以简化、程序进行简化,这有利于增加外商投资。
“走出去”同步提速
就在中国吸引海外投资的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目前中国企业赴海外并购中,中国资本市场是重要的驱动因素,其中,上市公司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鲍治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这样的现象并不难理解,在企业成长到一定体量之后,靠内生动力已经很难增长,需要并购。海外并购能够帮助上市公司维持,并且提升股价。
10月27日,创业板公司三诺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深圳市心诺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心诺健康”)与日本企业尼普洛集团美国子公司尼普洛诊断有限公司(简称“标的公司”)的股权转让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了附条件且具有约束力的《股权收购协议》,拟出资27250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17.31亿元)收购标的公司100%股权。
在贝克·麦坚时的报告中提到,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跨境并购共计221笔,交易额707.22亿美元。2014年同期,中国公司海外跨境并购共计149笔,交易额447.98亿美元。以交易额计,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公司对外并购中前十大热门行业依次为:金融服务业、汽车、计算机半导体、矿业、计算机硬件、交通、能源、休闲旅游、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
近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是国有企业的近3倍,并已超过2014年全年水平,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继续领跑。民营企业和财务投资者参与的海外并购交易单笔相对金额较小,但仍保持规模级水平。此外,前三季度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同比上涨了23%,并购交易金额上涨了55%。其中,国有企业共参与了4个交易金额大于20亿美元的大型交易,前三季度国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水平。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部合伙人吴可认为,民营企业关注的重点标的是有技术的制造企业、拥有品牌和客户资源的消费品企业、关注生活方式提升的传媒娱乐企业等,而此前国企大力反腐、国企改革方向未明,使得国企缺乏开展海外并购的积极性,随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已上市的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国企并购欲望和需求将被继续强烈释放。
在并购数量和金额激增的同时,有人也提出了担忧——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似乎正在上演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在美国等市场的风光。
吴昊确实也看到了此轮并购的一些风险。吴昊表示,一些在海外没有资产和业务的企业,对于海外运营、监管制度并不了解。“并购的过程往往会很顺利,但进入下一个阶段,在管理、整合方面就会遇到很多挑战,比如,没有合适的高层管理人员派驻海外公司,只能依靠海外公司原来的团队进行管理等。”
此外,吴昊还表示,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中,对海外市场监管制度也缺乏了解和足够的重视,比如诉讼、劳务等方面内容,实际上,这些问题对未来的并购价值都有较大影响。(记者宋璇)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