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互通:迈出双向开放的一大步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5-11-17 08:55:01

沪港通一岁了。就像新生的婴孩,在他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人们总会对他寄予各种各样的期待和愿望,他的成长过程也会伴随着赞美和怀疑的声音。

回顾沪港通这一年来的运作,市场上一些声音围绕成交量的大小对沪港通机制提出质疑,不过,如果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大格局来看,沪港通平稳运作一周年已成为这盘大棋中成功的一步。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沪股通的3000亿元总额度,现剩余1792.4亿元额度,即用了1207.6亿元或40.25%;港股通2500亿元的总额度剩余1586亿元,即用了918亿元或36.72%额度。从交投情况来看,成绩并不理想,但仅以成交量论成败显然有失偏颇。

事实上,A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年6月走出了一波大牛市,“沪港通”对此起到了积极的触发和推动作用——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将积极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从这时到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历时7个多月,就在“沪港通”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过程中,市场对于增量资金的预期使得A股这个长期存量资金博弈之地热情高涨;另一方面,虽然沪港通运作一年来,北上资金远多于南下,但是内地资金的涌入也对开启香港上半年牛市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两地市场交投畅旺,这其中沪港通的运作功不可没。

诚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言,沪港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大创新,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了最大的市场成效。其本地原则为本、结算交收全程封闭的设计让两地投资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沿用自身市场的法律、法规、交易习惯投资对方市场,在监管透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迈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第一步。在李小加看来,沪港通如同一座大桥,首次将香港和上海两个股票定价市场相互联通,同时提升了两个市场的股票定价能力,而金融市场最本质的功能之一就是定价,定价能力是一个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完善沪港通机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股票定价中心的竞争力。

实际上,沪港通的重要作用还在于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和蓝本。沪港通平稳运行开了个好头,后续的互联互通将可以迈开更大的步子。

在人民币国际化持续进行的过程中,沪港通虽然以封闭渠道的模式来运作,但某程度上也涉及资本账户的局部开放,让内地投资者可以合法地购入国际投资市场上的非人民币资产,也让国际投资者介入A股人民币资产,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北上沪股通还是南下港股通交易,如果有些交易都是以人民币来结算,对鼓励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市场的交易货币渠道极有帮助,也对其后的跨境基金互认、深港通、RQDII2等等跨境资本运作有着很大的支持。

近期有市场消息称,市场期待已久的深港通筹备工作已临近尾声,沪伦通也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这标志着,在沪港通成功推进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将会与更具代表性的国际市场实现深度交融。可以预见,深港通、沪伦通都将不会是沪港通模式的简单复制,沪港通为其提供的借鉴经验,将令相关的互联互通机制运作得更加平稳顺利。

由此,中国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强大决心和魄力将得到更大的体现,预示着一个全面互联互通新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在中国的实体经济崛起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之后,金融资源进行全球化配置的时代正在到来。证券时报记者吕锦明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