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件古代建筑明器首展 展品自商代至清代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5-11-19 03:05:00
本报讯(记者 王斌)昨天,“河南博物院古代建筑明器展”亮相中国园林博物馆,共展现100多件(套)古代建筑文物精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到16件。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该展览是古代珍贵建筑明器首次在京公开展示,再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本报讯(记者 王斌)昨天,“河南博物院古代建筑明器展”亮相中国园林博物馆,共展现100多件(套)古代建筑文物精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到16件。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该展览是古代珍贵建筑明器首次在京公开展示,再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据介绍,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受“视死如生”观念和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古代豪门世族、达官显贵、门生故吏、平民百姓皆以事孝为重,殚尽财富极尽厚葬。随葬品中有大量与当时社会生活相关的建筑模型,也就是“建筑明器”。

本次展览中,游客可以欣赏到众多的古代建筑明器。其中,展厅内摆放的一件高46.5厘米的舍利容器“三彩琉璃舍利匣”,是难得一见的反映宋代佛教建筑设计的精妙之作。另外,下层用于存放粮食,上层供人居住的建筑形式目前已不多见,而展厅内的“四层彩绘陶楼”则为游客再现了古人对建筑功能的追求,并精致地还原了汉代建筑的每个细节——具有储存粮食功能的仓楼、居住或瞭望休闲功能的望楼、两个大型“凸”字形洞窗、回廊、脊兽……每个细节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游客还将有幸一睹四合院的雏形——“灰陶院落”的风采。另外也不乏“三彩贴塑比丘塔”、“彩绘仆侍陶俑群”、“三层塑马陶仓楼”等表现历代建筑形制及特色的珍贵文物。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展品时间跨度自商代至清代长达3000余年,门类齐全,有中国古代的庄园、豪宅、高楼、四合院、仓楼等生活场所,望楼、戏楼、水榭等多功能的休憩娱乐场所,磨坊、圈舍等家庭生产活动场所,水井、灶等常用生活器具,以及人物陶俑、家禽、多种歌舞、杂技与生活场景的再现。

据悉,建筑明器多以陶土制作而成,很好地将建筑形制和建造技巧保存下来。中国园林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建筑明器记录了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发展轨迹,真实地再现了古时的建筑形制和建造技巧,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摄影/本报记者 汪震龙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