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11月22日)开始,一篇南航乘客讲述在机上突发肠梗阻但未得及时救治险些丧命的文章引起强烈关注。乘客张先生回忆,飞机降落时他已疼痛到浑身汗水湿透,急救车正在等候,但大约50分钟后飞机舱门才打开,随即地面急救人员和机组人员又为谁将他抬下飞机发生争执,最终几经辗转才被成功救治。
张先生对弧度表示,公开自己的经历不为投诉和索赔,只希望类似漏洞能得以改进,不再让别人遇到。南航方面就此事回应称,当天舱门开启延误是由于飞机刹车系统出现故障需等待拖车拖行,南航也将完善与救护人员之间的协调流程。有业内人士指出,机场地面保障部门可能在存衔接工作低效问题,截至发稿,首都机场方面暂时未作回应。
病人忍住剧痛 自己爬下飞机 爬上救护车
昨天(11月22日)中午,微博网友“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发文《南航CZ6101——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讲述自己险些丧命的经历。文中说, 11月9日上午,作者从沈阳乘坐南航CZ6101航班前往北京,起飞不久他便开始腹痛并向空姐求助,在降落前约半小时,已经“疼得坐立不安,浑身虚汗”,于是机组人员为他联系了地面急救人员。
张先生告诉弧度,意想不到是飞机落地滑行后却迟迟不开启舱门,“救护车就在十米之外,可是下不去,我已经疼得不行了”,机组人员告诉他,不能开启舱门的原因是“塔台没给信息”。近50分钟的等待后,舱门打开,两名急救医生登机查看张先生的病情,但他发现急救人员没有带担架登机,其他旅客也都已离开机舱,“结果机组和急救的人开始为怎么把我弄下去吵架。”
据他描述,南航空乘人员和和首都机场地面急救人员都认为对方应将他送下飞机并对可能的“闪失”负责,张先生无奈,只好强忍疼痛自行下旋梯上救护车。紧接着,他被先后送往首都机场医院、999急救中心、北大人民医院和积水潭医院,最终被诊断为腹内疝。
“这个病很多情况会因为易误诊和耽误时间丧命,降落前,空姐帮倒热水、问机上有没医生这些处置我觉得合情合理”,张先生说,“我现在不想抱怨什么,或者投诉、索赔。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只是希望新闻能从制度上提出改善意见,让下一个人不会遭遇我的状况”。弧度了解到,张先生为辽宁某媒体记者,目前仍处于术后恢复阶段,截至今天上午10时25分,他暂时还未接到南航工作人员询问事发过程和病情的电话。
南航:飞机刹车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滑行到位
实名认证为华北空管局总工程师的@华北空管颜晓东 在微博上表示:“作为业内的人员,有一个细节需要分辩一下,打开舱门是不需要塔台给指令(信息)的。”
11时30分许,南航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情况说明称,南航已经与该位乘客取得联系,将指派有关领导和部门专程登门看望该旅客并致歉。已经启动内部调查工作程序,经初步了解,CZ6101航班当天落地滑行至滑行道时,飞机刹车系统出现故障不能继续滑行,等待拖车拖行至停机位之后开启舱门。同时,南航表示,对在与救护人员配合中发生的协调问题,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应工作流程。
业内人士:地面保障不及时 化解空中努力
弧度注意到,一些航空业界人士也对此事发表看法,认为南航机组和北京首都机场地面保障部门在协调和服务均存在改进空间。
个人资料显示为南航员工的微博用户@机长广博 认为,“在中国空中急救这样的事例中,机组与空管各单位之间的配合是最高效的,这一点与国外没有丝毫差异,差异就在飞机落地停住关车以后”,他介绍,机组会在空中将病人病情、需求和预计落地时间全数传达给空管以及航空公司,并争分夺秒落地,最大速度飞行,最短路径,取消各种速度限制,但如果地面保障低效,便会“轻轻松松把机组和空管的努力化为乌有”,“急救车一般可以准时到达,客梯车,升降车,手推车,缺东少西,尤其在大型机场,保障极差。”
另一名民航飞行员对弧度介绍说:“开舱门按规定一定要在到停机位,并且地服人员一定要到位,给指示才可以开门,但如果有特殊情况机长有权利下开门指令”,另一方面,民航应急救援也有相应规定,如果飞机没有靠近廊桥或客梯无法开门,此时机长应该提前与机场协调,若机组协调不到位不能推卸责任,若协调到位应由机场承担责任。“特事特办,按规定,只要机组要求,地面保障就应该到位”,他说。
航空自媒体@航钛 分析,从乘务组的处理来看,南航处理基本得当,但机场地服存在一定的交接问题,因为理论上,若乘客出现意外情况,北京机场地服需要将客人迅速抬下飞机,配合急救车。
弧度就此联系北京首都机场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将这些情况与业务部门具体核实,但目前相关部门正在保障机场除雪,信息会在之后发布。
在飞机上突发疾病怎么办?
航空自媒体@航钛 对乘客遭遇类似情况给出了建议:
首先,你需要立刻报告乘务组人员,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
其次,最了解你身体状况的永远是自己,如果你觉得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急症,不要犹豫,请立刻告诉乘务人员你的严重程度,通知机长,请机长即刻与塔台联系;
再次,飞机落地后,你将被转移到地服手中,由他们协助救护车为您保驾护航。但地服的服务往往是被诟病最多的环节,对待不同航空公司存在不同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靠自己或者家人的协助尽快进入救护车内;
最后请记住,机场的救护车的确有地域限制,不能进入市内,如有必要可以通知市内医院的救护车进行衔接。
本文来源:弧度(微信公众号:hudunews)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