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雪中送炭范本:浦发逆风险助力科创企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24 07:52:00

■本报记者 张 歆

“银行业贷款要求风险防控,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曾几何时,这个看似合理的观点也成为了银行业务创新的桎梏。

然而,《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小微企业、科创企业了解到,对于小微企业而言,“雪中送炭”的信贷模式是助力企业成长的主要推动力;当然,对于银行而言,在“雪中送炭”的同时严格把控风险,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最困难时,浦发银行给予我们帮助,所以我们希望走得更长一些。”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魏小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软件业等科创企业而言,研发期比较长,甚至可能需要数年,由于没有资产用于抵押,业务初期是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只能是‘我有多少米做多少饭’,”魏小立坦言,“不然我们可以发展得更快。”

“不过很幸运的是,2012年,浦发银行第一个来了。”魏小立介绍,当时,博达软件了解到,浦发银行西安分行有扶持高新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贷款,并提交了申请。2012年8月份,博达软件获得了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的第一笔借款200万元。

2013年6月份和7月份,博达软件向浦发银行西安分行分别借款200万元,借款期限均为一年,仍采用西安创新担保贷款模式。2014年授信时,浦发银行主动采用信用贷产品为博达软件授信,担保公司1.5%的担保费也被取消,企业财务成本进一步降低。今年,该公司的贷款成本已经降至5.7%左右,相对于软件行业超高的毛利率而言,信贷成本早已经不是问题。

“有了金融的支持,产品升级、营销渠道铺设等工作都打开了局面。”魏小立兴奋地表示。目前,博达软件业务涉及大型网站群构建、移动互联、云计算、Web安全服务等领域,在全国拥有2000多家政府、高校、集团企业的成功案例,且公司已经成功登陆“新三板”。

与博达软件类似,同为科创企业的陕西麟德惯性电气有限公司,也在创业过程中遭遇了流动资金缺口。“最无奈的时候是已经拿到了军品的订单,但是没有资金组织生产,”该公司总经理赵建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一直缺资金,但是由于企业在研发阶段没有现金流,最初没有银行愿意给我们批贷。”

幸运的是,2013年年底至2014年年初,浦发银行发放了500万元贷款给这家公司。在这笔资金的帮助下,麟德惯性公司不仅顺利交付产品完成订单,还获得了更多客户的认可,订单规模迅速增加。

“我们随后获得了股权融资,主动来要求授信合作的银行也多了,但是我们感谢浦发银行的‘雪中送炭’,所以还是首选与浦发银行继续合作。”赵建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当然,虽然是“雪中送炭”,浦发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的把控并不会放松。

浦发银行副行长姜明生表示,浦发银行通过搭建平台,产生集聚效应,利用平台、渠道、资金、客户、风控等多方面的整合优势,帮助科创企业开展结算、信贷、投资、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通过对接各级政府、创投基金、科研院所,发挥杠杆经营的优势,打造风险分担机制,为小微科创企业释放信贷的杠杆效应。

浦发银行西安分行副行长吴晓峰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该分行一直紧随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引,同时加强与各类投资基金的密切合作,分担风险,“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入围多层级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白名单’的企业,主管部门的风险补偿比例最高可以达到50%。”

此外,2014年,浦发银行专门针对科创型小微企业推出了“千人千户”专属培育方案,通过“一个培育库、一套专属信用产品和一张创业卡片”,为科创型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系统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千人千户”已入库客户达到1958户,其中企业类客户751户,个人类客户1207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