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门年底疏解5900多商户 致力打造全新时尚生活圈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5-11-24 07:57:00

疏解外迁,升级改造,大红门地区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进行时。继7家市场关门后,大红门地区年底前还将再关停7家市场,2017年完成全部45家市场的疏解工作。大红门这个在全国服装业响当当的招牌、曾经有着6万直接从业大军的商圈,将在两年后变身为创意体验的时尚展示,呈现出一幅焕然一新的图景。

据统计,此前的大红门地区聚集了45家活跃市场,涵盖服装批发、面辅料批发、窗帘床上用品批发、鞋帽批发、小商品等各类商品市场,总共161万平方米,有商户2.8万户,直接从业人员约5.8万人。

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升级改造、拆除腾退、关停歇业,是大红门地区疏解的三种方式。预计2015年底,大红门地区预计可完成疏解商户5900多户,疏解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疏解从业人员约1.83万人,相当于三成从业人员要转移。预计2017年,大红门地区将全部完成45家市场的疏解,届时将保留10家左右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位于南四环大红门桥西南角的方仕国际窗帘城就是第一批进行升级改造的市场。窗帘城店铺里不见了一堆堆码放的布料,取而代之的是布料样板和吊卡,大部分门店改造成了居室陈列。这里已经实现从卖“布”到卖布“艺”的转型,原有批发业态调整为窗帘展示、设计和提供整体软装解决方案,批发客户通过原有的批量供货方式转型为按需零剪、服务到终端的渠道服务模式。

据介绍,今年年底前,大红门地区还将关停时村集体土地上的7家市场,并陆续关停23处不在活跃市场账目上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市场、大院、库房,涉及商户651家。届时,大红门地区预计可完成疏解商户5900多户,疏解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疏解从业人员约1.83万人。

马上就访

商户:

白沟成本低物流好

大红门的疏解外迁,不少原来在这里经营的商户开始在周边寻找新的出路。早已打出名气的白沟,成为商户们看好的落脚点之一,因为这里成本低、物流好。开业一年多来,这里的人气也开始逐渐旺了起来。

经营女装的李慧芳是在去年9月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开张营业时就入驻的第一批商户,此前在北京的老“动批”、大红门早市、百荣商城都有过商铺,经营服装已经20多年了。“在大红门早市4平米的摊位,一年的租金就要20多万块。”李慧芳掰着手指跟记者算起了账,在白沟她租下了两个商铺共100多平米,经营成本仅相当于北京的十分之一左右,比当地的市场价还要低。而且白沟的人工成本也少了很多。“在大红门雇一个销售最少也要每个月6千多,因为租房、吃喝的生活成本高。”生意人李慧芳觉得在白沟经营很划算。在大红门经营批发时,她的客户有七八成来自河北,现在这些客户就直接到白沟找她批发,还节省了车程路费。

李慧芳在大红门及周边经营了近10年,见证了大红门发展最快的10年。她的经营成本也翻了3倍多。“大红门的疏解肯定是大势所趋了。现在那边是真有点乱,三蹦子到处乱跑,周边的老百姓确实意见挺大。”说起是否有对大红门的不舍,李慧芳很干脆地回答,“这么多年做生意,跑来跑去早就习惯了,让我们总在一个地方也待不住。”白沟新建的大红门服装城的环境让她感觉很舒服,“以前在大红门早市,经常有商户为了争个巴掌大的地方吵个没完——一共就那么大的地方,能不打架嘛!”李慧芳现在觉得轻松多了,进货出货的车程也很顺利,不用担心堵车。

据了解,截至目前,白沟承接北京市场外溢商户已经有1000多家,包含服装、鞋业、小商品、服装面料等多个品类。

权威发布

大红门打造全新时尚生活圈

“大红门有着30年逐步发展的历史,确实为地区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大红门疏解办综合办公室负责人陈磊在接受采访时说,从摆地摊开始,到楼宇林立,30年的商业发展积淀非一日之功,疏解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疏解的原则就是“有序疏解,有情操作”。

陈磊说,坐落于南中轴线上的大红门商圈,近些年商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车流、物流也在不断聚集,拥挤不堪。这些年,丰台区对大红门的市政配套建设十分重视,但人流、车流、物流高密度的业态将这些市政配套建设的作用抵消,“瘦身健体”势在必行。

改变大红门地区的业态形式,使之符合首都的核心功能定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促进”是总体思路。陈磊说,在疏解的过程中,要稳妥地按部就班进行,逐步推进,做到“有序”。操作过程要“有情”,所有关停的市场,货物只能往外运输,不能往内搬进,但是必须提前告知业主和商户,来不及搬走的货物要围挡并标识。疏解在依法依规进行的同时,对于有困难的商户,也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对于有些商户反映的,个别货物已经在运往北京的途中,可以协商帮助解决临时存放货物的地点。

逐步疏解之后,大红门原来商户的未来去向,将充分尊重他们的自身意愿。“我们在和商户们交流的时候,也有人在问,如果还想留在大红门,不经营批发仓储,还可以经营一些什么?”陈磊说,毕竟有些商户在北京已经置业了,孩子也上学了,他们愿意改行再为北京这个城市干点什么。可目前南中轴地区未来的整理规划尚未出台,希望能够更快推进,更加明确。

陈磊介绍说,未来的大红门将由主要服务“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向满足本地市民需求转变,由单一服装纺织品批发集散地向以服装时尚文化为特色的功能区转变,重点发展高端生活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高端商务和配套商务服务业,打造成一个全新的首都市民生活服务业创新示范区,一个全新的时尚生态圈。

记者手记

崭新的大红门令人期待

说起北京的大红门,别说北京市民,恐怕国内的服装界几乎无人不知。这个距离天安门5公里的地方,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家猎场“南海子”的正北门。30年前,在这里“浙江村”的生意人从路边练摊起步,从小作坊加工出来的衣服、鞋帽走向全国。日历一页页翻过,这里逐渐成为有名的服装商业圈,北京市民衣橱里的衣服,不论是从动物园批发市场淘回来的,还是从西单、燕莎商城买回来的,您别不信,一半都来自大红门。

可再后来,这里逐渐和北京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格格不入。大宗的批发买卖让这里人满为患,仓储物流的发达也让周边的老百姓叫苦不迭。人流拥挤,三轮车横飞,人们提到大红门恐怕就会想起这幅场景,更有北京市人大代表多次就改善大红门地区的交通问题提出建议。

不转型不疏解,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大红门就没有出路。然而,30年的商业发展,市场产权的错综复杂,用大红门管理者自己的话来说,疏解更像是一场“浴火重生”。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市长王安顺参加丰台团审议时就指出,“疏解牵扯到每一个商户和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做下来千辛万苦。但大红门每天流动人口近30万人,不疏解不行了,这个不能等。”

今天再到大红门,人们已经能够看到它一天天的改变。当日历再次翻过,大红门还是那个到处可以看到服装、纺织品的商业圈,但销售创意代替了批发商品,展览展示代替了仓储物流,居家体验代表了人潮拥挤,一个崭新的大红门让人期待。(韩娜)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