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棣:银行存贷利差真的很大吗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11-24 09:36:00

商业银行给存款户的存款利息低,但它们给客户贷款的利息却并不低,低吸高贷,银行的存贷利差就大,银行当然就很赚钱。这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赚钱的秘密。

有人问,银行存贷利差真的很大吗?这个问题多年来,在金融圈内和金融圈外一直有不少争论。有一个银行家就驳斥我说,商业银行当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银行赚大钱并没有妨碍其他企业赚钱,这有什么可质疑的?

事实上,银行并不直接创造价值,或者说,它并不直接创造“利润”。金融体系是通过分配和调节社会资本的流动来实现社会资本的价值最大化,其中商业银行是间接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商业银行在社会价值的分配中多得了,社会其它部门的收益必定少得。因此,银行在社会再分配过程中的得利多少,并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分配公平的问题,它涉及社会总财富的效率问题,进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如果种粮食的没赚到钱,而卖粮食的却赚了大钱,你说这没有问题吗?

利差与信贷规模决定银行盈利水平

中国的银行业为什么那么赚钱?答案是:利息收入巨大。我国银行营业收入中有将近8成来源于利息收入,利息收入的大小主要由息差和信贷规模这两个因素决定。息差高和信贷规模大,决定了银行业的暴利性质。

我早先以为,由于中国对利率实行管制,存款利息低,贷款利息高,造成银行存贷利差比市场水平高,使得银行获得暴利。为此,我前些年在新浪博客里曾写过一篇短文 :

国外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的利差一般在0.7-1.5%,偶尔会达到2%左右,但这是竞争的结果。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名义利差最低将近3%,大部分银行在可自由浮动的范围内会把贷款利息再加上20%左右,实际的利差在3.5%以上。这是垄断的结果。央行控制着利息的差额。这个制度安排的直接财务结果,就是把本属于存款人的应得合理存款利息收入无声无息地转给了银行,商业银行的相当一部分效益是不劳而获的。存户在金融垄断的条件下,变相上缴巨额的利息税。

我国过去居民平均储蓄存款的利息在1.5%-2%之间,银行放款的利息在5.5%-7%之间。利息差大约平均在4%-5%之间。如果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及其对资金相对更多的需求,实际贷款的利率还会再高一些。换句话说,银行因为垄断而得到的利息差实际可能更大。而在其它市场经济国家,平均的利息差在1%-2%之间。换句话说,我们国家的银行相对少付给了居民存款户大约3%左右的储蓄存款利息。

这个数有多少呢?我国2006年末的居民个人储蓄存款是16万亿。16万亿的3%是4500亿。也就是说,国家银行一年就从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钱口袋里直接拿走了4500亿人民币,等于中国2006年将近4万亿财政收入的11%还多。银行效益能不好吗?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靠国家金融垄断,通过少给老百姓储蓄存款利息,而把财富转移到垄断者的口袋里。过去30年,累计起来的垄断财富变相收益是相当惊人的,大约在6万亿之上,相当于我们国库的所有收入。

大多专家学者认为利差过高

关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利差过高的问题,不少专家学者有比较一致的认同。在2012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金融体制改革”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斥责银行靠高利差赚钱太多,建议银行采取措施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认为:“在这一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过程中,央行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另一方面又压住利率,很少动利率,使得利率基本上是负的。在这种情况下,把大量的资金从正规的金融体系中挤到了非正规金融体系,金融秩序出现了一定的混乱。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负利率导致价值扭曲、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问题、民间借贷问题,实际上都和利率没有市场化有很大的关系。”

全国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认为:“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基本利率是3%,去年(2011年)的通胀率是5%,居民储蓄存款负利率是2%。在现行制度下,普通百姓对银行信任度最高,存款也是普通民众尤其是老人的主要理财选择。银行利润那么多,应该让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得到正利率。国内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是6个点,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3个点,存贷差是3个点,发达国家是1个点,台湾也是1个点。缩小存贷利差也是改革必然要采取的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可以先采取一些措施,把银行的利差水平降下来。第一,可以非对称加息,存款利率提1个点,贷款利率不动。现在银行利差有3个多点,减到0.5到1个点,这样银行盈利总体减少三四千亿;第二,可采取一个加、一个降,把存款准备金加0.5,把贷款利率降0.5。 ”

清华大学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教授认为:“为什么中国的银行贷款很便宜?因为中国的银行存款利息太低了。垄断国企的大肆扩张获取高额利润是以牺牲广大老百姓银行存款利润为代价的。这是不公平的。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里的同时,却看到物价涨得很快。大型国企则轻易可从国有银行借到很多钱,赚得很多利润。富人们也往往能以很低的利率从银行借钱炒房,获取惊人利润。这些都是社会财富分配最不公平的现象。 ”

事实上,上述看法,包括我自己的看法,不见得正确。

从统计数据上比较,我国银行利差并不高

根据2011年《银行家》杂志的报道,2010年全球大银行排名靠前的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控股、富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桑坦德银行和巴克莱银行九家国际大银行,它们净息差的平均水平为2.88% 。

与国际大银行的平均利差水平相比较,中国在A股上市的11家大银行2011年的净利差从最高到最低的排列顺序是:民生银行(600016,股吧)2.96%、招商银行(600036,股吧)2.94%、中信银行(601998,股吧)2.85%、农业银行(601288,股吧)2.73%、华夏银行(600015,股吧)2.63%、建设银行(601939,股吧)2.57%、工商银行(601398,股吧)2.49%、浦东发展银行2.42%、深圳发展银行2.37%,中国银行排在最末一位,净利差是2.02% 。

根据2013年上述银行公布的2012年的财报,有7家银行的存贷净利差比上年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由此看来,与国外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在净利差方面并不是人们想的那样高。甚至有人认为,在过去三十多年历史里,我国银行业的平均利差水平甚至低于国外平均利差水平。

李波(2009)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网站上发表一篇短文 :数据表明,我国在1988年至1995年间的主要银行平均净利差(2.1%)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银行平均净利差(2.7%)。在1988年至1995年间,美国的主要银行平均净利差为3.9%,匈牙利为4.7%,俄国为4.7%,波兰为6.1%,印度为4.0%,巴西为8.9%,阿根廷为7.3%,墨西哥为4.6%。1995年至1999年间的情况与1988年至1995年间的情况基本相似。2003年,主要工业国主要银行的加权平均净利差在1.25%-3.66%之间,拉美国家主要银行的加权平均净利差一般在4%以上,转型国家主要银行的加权平均净利差一般也在3%以上,而我国主要银行的加权平均净利差从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左右,显著低于拉美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平均水平。

钟伟(2006)对中国利差水平进行了国际实证比较分析,结论表明,在2005年前,中国的存贷净利差与国外相比并不高 。

在统计数据的比较上,即便在2005年之后,我国银行业的存贷利差也不比国外的银行高。因为过去20年里,我国的银行存贷利差一直比较稳定,国外银行业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那么,多数人认为中国银行存贷利差大这个看法,是不是一种主观印象上的判断?

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从统计数据之外去寻找。

作者:范棣博士,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智库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亚联资本创始合伙人、银票网董事长。本文摘自范棣博士的新书《少数派的财富报告》,本文也发表于范棣博士的微信公众号“财经这点破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