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媒体从业者中,做调查记者可谓苦差事:他们时常处于“早晨不知道去哪儿,晚上不知道睡哪儿”的工作状态,却坚持忠于媒体所赋予他们的责任;他们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干扰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却依然没有让他们退缩。这样的一群记者,是媒体公信力、影响力最坚强的守护者之一。
【人物素描】
王文志,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从事调查报道10余年,多篇报道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其中两篇调查报道分别荣获第二十四届、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20篇报道被评为新华社社级优秀新闻作品。
这几天,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王文志在深圳采访,调查一家信托公司与多家客户之间数额高达百亿元的股票配资纠纷。
11月22日,王文志在电话中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这次采访涉及面比较广,遍及浙江、广东、湖南等省份,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情况,采访核实问题。
当记者问道:“您是如何当好调查记者的?”王文志稍作思考答道:“我的调查报道是在一线跑出来的,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策划出来的。我的使命和兴奋点始终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
胆识来自强烈责任感
“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彰显个性,始终有一颗拳拳之心。”这是王文志进入新华社做记者时的初心。多年来,他一直这样提醒并要求自己。
在好的选题面前,王文志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燃起激情。王文志记得,在当初做《省级贫困县山东沾化有15个县长助理》的报道时,得知很多地方存在超配领导职数的现象。一天深夜,王文志从网上偶然发现贫困县沾化县可能有15个县长助理,立刻约同事开车出发,连夜驱车350公里赶到该县。采访完成后,在当地一家简陋的宾馆,他和搭档肖波俩人互相抢着写稿子,一气呵成。这篇报道刊发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15个县长助理一夜间被裁撤,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一轮清理超配领导职数的工作。
王文志认为,作为记者,要有家国情怀,要有为民代言、为民请命的担当。2013年,王文志获悉北京一些公园暗藏高端会所,有的甚至开到了北海、地坛等著名公园内。王文志感到这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突出问题,具有重大新闻价值。采访伊始,王文志曾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劝诫:小心“捅马蜂窝”。而他的胆识来自强烈的责任感。王文志排除来自或明或暗的干扰,投入调查。他以普通游客、食客等多重身份,自费购买公园门票、自费点菜,并在不同时段多次进入几大公园会所暗访和体验。采访期间,对每位采访对象的谈话内容,都认真记录并做了全程录音,对有些可能引起麻烦和争议的事实,还让提供事实证据的人在采访本上签字认可。
后来,《北京北海地坛暗藏高端会所园方称曝光也没用》的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旋即引发了公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有关部门迅速制定相关规范,部署“会所歪风”专项整治工作。这篇稿件也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面对威胁毅然前行
做调查报道一定要专业,尤其是对财经公司的调查报道,更需要有非常专业的知识。
起初,王文志被单位安排做上市公司调查报道时,对财务知识几乎一窍不通,面对公司财务报表一头雾水。“既然单位安排我来做,我就得克服困难。”王文志边干边学习,他坚信,只要努力,没有学不来的知识,没有做不出来的报道。那时候,王文志经常买一堆方便面和榨菜,在房间一关就是三五天,盯着电脑认认真真看财务报表,学习别的优秀记者怎么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然而,调查报道往往涉及揭露问题,采访时常常会遭遇对方的极力阻挠,甚至谩骂、威胁和恐吓。这些年,王文志被恶意告状,先后就不下10次。
搞调查报道的记者,除了需要有勇气外,还应该有智慧,学会保护自己。王文志在做调查性报道时,借鉴了刑事证据法学中一些理念规则。比如,孤证不为证。爆料人的言词证据,只能作为证据线索,需要至少3个以上不同信息来源的证据相互印证等。除了重视证据,还要注意平衡,给采访对象说话的机会,不搞舆论审判。与“耳闻”相比,王文志更相信“目睹”,相信“我在现场”作出的判断。王文志说:“要让写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有过硬的采访作为支撑,缺乏证据的推论即使再合乎逻辑,也不去下笔。”
当然,面对压力,面对威胁,王文志也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行。有段时间,王文志因做调查报道,多次接到威胁电话。第一次对方扬言:“你信不信我让你活不过3天?从北京把你绑到山西来,找个废弃的煤井一扔,谁都发现不了”。第二次,对方称:“敢继续找不痛快,花1000万也要买你的命”。王文志停在居住小区的车子,多次被人以警告性的威胁扎破了轮胎。但这些,都没有动摇过王文志做好调查报道的决心。
吃苦是调查记者必修课
谈起这些年做调查报道的经历,王文志说:“吃苦是调查记者的必修课。”
华润以畸高价格收购山西金业一个无证废弃煤矿,沦为当地农民放羊场,涉嫌重大国有资产流失。为了拍摄这个场景,王文志在煤矿门外躲着等了整整一上午。那天出门的时候天还晴着,后来下雨,拍完那张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王文志浑身湿透了。
在进行调查报道中,王文志一直追求新闻作品的思想性。思想性来自对时代、对国情和对现实的准确感知和把握,也来自务实基础上的务虚。王文志和搭档肖波合作10余年,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对新闻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使得他们各具所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事多年,兄弟般的情谊建立在共同的价值理念之上,唯事业为重。王文志说:“我们每每写作一篇稿子,并不急于下笔,而都要开思想上的务虚会,力求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和现象中,找出规律性、普遍性认识。”
2014年6月,王文志得到山西太兴铁路项目存在工程质量问题的线索后,为了挖掘事实真相,两赴山西,顶着烈日沿太兴铁路穿行于晋西黄土高原和吕梁山区村镇,与举报人在现场多个施工点求证、还原工程偷工减料场景。为寻访目击证人,王文志白天在工地沿线奔走,夜宿路边小旅店。经过大量核实和证伪,最终使得事实证据链完整、闭合,并运用照片、视频、录音等手段使之相互证明、相互支持,更加接近法律真实。《山西太兴铁路被指偷工减料工程院士呼吁请深查》一稿发出后,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此稿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做调查报道,必须经得起诱惑,抗得住压力。10余年来,王文志持续深耕于调查报道,经历过甘苦,也经历过惊涛骇浪。但王文志只有一个信条:要么不做,做就要把持住自己,做出影响力。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