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处京城繁华地段的北四环中关村,搬到顺义区杨镇,北京城市学院2015级新生和2014级部分老生5000余名学生已经在新校区生活学习了三个多月。昨天,北京晨报记者在新校区看到,这里有宽敞的运动场地,崭新的综合楼集教学、行政于一体,还有6栋实训大楼。“相比中关村老学区,这里更有大学的氛围了。”学校党办主任郑显松说。
一个与真实飞机同比例的民航科技模拟器陈列在空乘实训大楼中,前舱为波音777,后舱为A380,44个座椅分头等舱和经济舱。民航服务英语、民航客舱服务、民航客舱设备以及民航服务礼仪,空乘专业的学生们都是在这里上课。授课老师介绍说,这种实训授课方式也是在顺义新校区才有的。
据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介绍,中关村校区由于地处交通要塞,早晚高峰经常造成北四环路拥堵,给周边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学校进一步发展也受到诸多局限。自今年1月以来,学校围绕京津冀一体化、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任务,明确了疏解方向,将中关村校区的师生迁至顺义新校区,并采用新机制、新模式,完成了原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顺义一职、汽职三校合并及划转入北京城市学院。据介绍,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将改为研发和孵化基地。
今年9月,北京城市学院在完成学校划转后,2015级新生和2014级部分老生共计5000余名学生入驻顺义校区。目前,顺义校区正在申报二期工程,将在明年9月完工,届时还将从城区疏解近万名学生。2018年三期工程完工后,2万名本科、专科学生将全部入驻顺义。
马上就访
支持疏解
老师举家搬到顺义
9月份开学,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学生处处长刘煦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她带着家人和孩子,从西三环六里桥搬到顺义区杨镇,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我非常理解和支持学校为了北京市教育疏解政策制定的新的战略方针,但我确实也有现实难题,每天往返实在是太远了。”开学前,刘煦去了两趟新校区,坐学校班车一个半小时,坐公交车花了两个多小时。家里孩子才三岁,正是离不开妈妈的时候,刘煦平时的工作也很忙。搬到顺义后,“一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二也能尽可能照顾到孩子。”
记者了解到,学生处骨干教师共5名,只有一名单身,另外3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们也都举家搬到了杨镇。学校对老师们也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包括租房补贴、协助解决孩子入园难题等。
新校区有足够的运动场地,更有大学校园的氛围和环境。这一点,从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划转过来的学生杨栋深有体会。刚开始搬到新校区,他有些小郁闷,“毕竟以前我们也算是在城里,搬到这儿来坐车、购物都不方便。”
今年9月份开学后,学校里的人一下就多了,让他立即有了大学校园的感觉。报告厅开放了,设备也完善了,举办活动不用再去借音响。10月份,杨栋参加了学校的创业大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拿到了重点项目。“学校还为每位参赛者对接了创业导师,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帮助。这让我感到,学校确实努力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权威发布
疏解教育功能 “提质”更重要
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北京正通过整体或部分搬迁、交流合作等方式,统筹推动市属高校向中心城外疏解,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据了解,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新生530名已全部疏解到良乡新校区;北京建筑大学1003名本科生疏解至大兴校区,年底前,西城校区部分学生将疏解至大兴校区。
李奕表示,教育功能疏解更重要的在“提质”。在首都教育功能疏解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当中,市教委一方面严格控制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大幅压缩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规模,推动部分教育功能有序迁出;另一方面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调整。同时发挥首都教育资源优势,推动教育事业合作发展,积极推动教育部与三省市教育部门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教育协同发展的对话平台。
在区域教育合作方面,支持组建“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促进高等学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今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三校联合正式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今年7月,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合作成立京津冀建筑类高校协同创新联盟。
下一步,三地将继续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基本问题和措施的研究,合理设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结合点。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不断破解制约教育事业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
记者手记
北京高校疏解走出新路子
缓解大城市病,北京需要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来“瘦身”。提到疏解,多数人想到的是简单的搬迁,“一搬一迁”就等于疏解了。但在高校的疏解当中,北京并不是“一迁了之”,而是下足了工夫,创出了一条高校疏解的新路子。
北京城市学院的疏解模式就是这样一个漂亮的样本:中关村校区不再承担任何教学功能,改建为研发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3D打印研究院、国家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亚洲文化设计中心等项目将陆续入驻于此,而且这些园区的孵化成果和研发成果将最终落户顺义,使位于中关村核心区这个研发园区与顺义杨镇区域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即“中关村孵化+杨镇落地”,走出一条中心城区疏解与郊区城镇发展相融合的新路。
同时,功能疏解与资源整合、提升发展相结合,北京城市学院入驻顺义,全面承接了顺义地区的中职、高职的教育任务,减少了当地政府财政压力,把优质师资引入顺义;两所中职校成了北京城市学院的中专部,北京城市学院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包括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贯通教育模式,使北京市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当然,有过减肥经历的人都知道,“瘦身”很艰难,决心、毅力缺一不可,更要有巨大的付出。学校从城区搬到顺义,二三百名老师每天早上5点半就得起床,晚上7点半才能到家,有的老师为了教学,把孩子都带到了顺义。老师和学生克服困难,是因为他们都相信,疏解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学校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北京晨报记者 陈琳 文并摄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