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试点地区碳强度显著下降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5-11-30 10:46:04

走进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金大塘社区,记者发现,低碳生活理念已经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就在不久前,金大塘社区举办了以“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社区活动,以物换物、废物再利用的活动吸引了社区居民的参与。

社区干部欧阳月光告诉记者,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并不少。今年3月份,社区开展过一次“旧书换绿植”活动,儿童和居民用闲置的旧图书置换绿植小盆栽和餐具套装,倡导绿色生活,拒绝一次性餐筷。通过活动,既让“书香”在社区传递,也培养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绿色的环保意识。

在该社区,许多居民对绿色生活都“有一套”:照明使用节能灯具,洗衣服使用无磷洗衣粉,收集生活用水二次利用,垃圾分类处理,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去年3月,发改委决定重点在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国低碳社区试点达到1000个左右,择优建设一批国家级低碳示范社区。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低碳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今年2月,发改委印发了《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对城市新建社区、城市既有社区、农村社区的试点选取要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建设标准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启动《低碳社区试点评价指标体系》和低碳社区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研究。

低碳社区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随着越来越多的低碳社区实践取得新突破,低碳城市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江苏镇江街头,公共自行车成为居民出行首选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既能锻炼身体,又绿色环保,还能减少城市交通拥堵,何乐而不为。”镇江市民黄伟明说。镇江目前有公共自行车11790辆、站点487个,办卡量超过10万张,使用人次近200万。公共自行车带给镇江的生态价值不可低估,市民骑车公里数如折算成自驾车出行,相当于每年减耗汽油318万升,减排二氧化碳6624吨左右。

云南昆明市呈贡区是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之一。近期,昆明呈贡大学城区域内首条“绿色校园接驳线”投入运营,线路覆盖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昆明中医学院等高校,投入运营的26台公交车均为国内新能源纯电动车型,真正实现了“零排放”,乘车环境更加宽敞舒适、节能环保。

早在2010年,我国启动第一批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成为低碳试点省市。2012年,启动第二批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共有42个国家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试点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40%左右,GDP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其中,有13个建立了低碳发展专项资金,36个建立起碳减排控制目标分解考核机制。今年9月,北京、海南、深圳等10个试点省市在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展示了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突出成果。

目前,这些试点地区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普遍高于非试点地区,碳强度下降幅度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碳强度降幅。各个试点都在探索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在产业转型、能源转型、技术进步、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以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都做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工作,在低碳发展方面发挥了目标引领作用。

例如,云南省昆明市确定了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即立足西南、面向南亚,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低碳经济龙头城市、绿色宜居休闲城市。到2014年底,昆明市已实施完成和正在开展的重点工程达到56个,覆盖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示范、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产业体系低碳化、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碳汇能力提升、低碳生活推进共8个领域。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春敏告诉记者,2005至2012年,昆明市平均每万元GDP碳排放量从3.5吨降到1.9吨。

在低碳社区、低碳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也在扎实推进,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探索低碳发展路径和模式。

2014年6月,工信部与发改委公布了第一批55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今年批准了39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说,与其他园区相比,低碳工业园的核心都是围绕着低碳来的,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倒逼机制。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本身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压;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园区还要做到更环保、更低碳。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各试点园区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快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和新型低碳产业发展,实现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大幅下降。届时,我国将打造一批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具有先进低碳管理水平的低碳企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园区低碳管理模式,引导和带动工业低碳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