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结构调整脉络逐渐清晰 积极因素增强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12-02 07:36:01

12月1日官方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6,略低于上月的49.8,仅从数字下降不能对中国制造业简单地下一个正在萎缩的结论。就其中的细分结构做一番讨论后发现,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脉络十分清晰。

总的看,工业制造中,有些正在继续下滑,并影响总的制造业扩张水平,比如钢铁、有色、水泥、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有的正处在不断扩张之中,比如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等,其指数分别为53.1、51.6、53.4明显处于扩张状态;有些在总的制造业行业当中,处于平稳且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如汽车业、计算机设备及通信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及饮料制造业等。

有一点笔者很高兴,因为官方能够从细分结构上提供可供分析的数字依据,而在此之前,只能得到一些宏观的总的数据,这可能误导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认识。此次数据发布中提供的细分数据,更全面、客观地揭示了宏观经济中的全部面貌。

上述数据说明,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这个积极因素就是处于扩张阶段的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这些积极因素正是李克强总理一段时间以来反复在国务院会议上部署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的工业基础。

上述处于扩张阶段的工业,有的人认为是重工业转向了轻工业,重资产转向了轻资产,但笔者并不这么认为。

的确,中国的计算机设备、通信、电子等产业缺乏高技术支持,在整个全球中缺乏更有效的竞争力,现在这些工业基础正在得到强化,但对于重工业,中国也并不是采取简单压缩掉的办法,而是提升制造竞争力,中国只会强化制造业的各个链条,而不会简单把重工业压缩掉,一个没有重工业的国家,根本谈不上什么工业强国。比如汽车业中所用的高端材料,涉及到钢铁业,但我国由于2002-2012这十年间,投资重点在粗钢生产上,反而高标号的钢铁材料缺乏生产能力,现在,随着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急速下滑,钢铁业转向高端制造显得格外必要,钢铁业虽然产能过剩了,但过剩的却是粗钢生产,而高质量的钢铁我国仍然缺乏,必须依靠进口。这说明,中国的重工业并不是不需要了,而是需求转向高质量应用上了。

这次官方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虽然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处于熊市影响,以及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占比过大,导致总的指数仍低于50荣枯线,但如果抛掉这些“粗放式”产能过剩行业的成份,实际上制造业处于扩张当中。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触底,其负面影响也将越来越小,所以对大宗商品价格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让市场看到市场底,那么制造业整体就会恢复扩张态势。同时,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显得尤为必要,因为这些落后产能,既拖累宏观经济,又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但如果能够将这些落后产能引向一带一路国家,效果就更好。

从制造业中的三大积极因素——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可以清晰地窥见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脉络,也给投资人提供了可靠的启示。实际上,从工业投资增速看,上述三大积极因素方面的投资增速普遍高于其它工业,有投资就有增长这个简单的认知仍然适用。关注《中国制造2025》的投资者,不妨对此多加关注。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在扩张区间呈现企稳走势;中、小型企业PMI为48.3%和44.8%,分别比上月下降0.4和1.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下方,处于收缩区间,表明大型企业有率先触底企稳迹象。那么从投资角度看,大型企业,特别是上述投资增速明显的处于扩张状态的三大制造业的投资机会更多。

笔者曾经在2014年10月的评论中指出过,预计2015年四季度,宏观经济将出现积极因素大于不利因素的整体企稳状况,现在来看,服务业由于采购经理人指数仍然处于扩张区间,其中11月为52.8%,高于10月0.5%,而制造业中三大制造业的扩张仍在进行,大型企业率先出现了企稳迹象,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触底,整个宏观经济或将出现明显的企稳回升。当然,如果配合以适当的货币刺激,回升势头才能更加明显。由于四季度为传统生产淡季,预计回升势头将从明年一季度开始出现。(本文作者陈维君陈维君系职业投资人、和讯财经评论特约作者,有着二十年的股票和期货投资经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