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个人征信为啥频卡壳?央妈原来怕的是这些(和你我都有关)
来源:21财经搜索 发布时间:2015-12-03 20:28:11

12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个人征信牌照或将年底前落地。实际上早在四个多月前,就有媒体称个人征信牌照即将发放,但至今,仍然没有官方的确切消息。

这可苦了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这八家机构,明明说好的准备时间是6个月,如今11个月过去了,光验收都准备了三轮,首批个人征信牌照却依旧没影。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应该已没多少人怀疑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必要性了。

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5年4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共收录全国8.6亿自然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只有3.6亿人。而央行征信中心是由央行建设的全国企业和个人信贷系统,该系统以银行信贷信息为核心,导致很多应用场景无法得到覆盖,比如互联网金融公司,就无法像银行业一样,通过征信状况来判断中小企业及个人的信用级别,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导致我国P2P网贷平台的乱象存生。

当然,大家也都明白这个市场的前景可期,有证券分析师就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情况,测算出中国个人征信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于是,就出现了第一批8家试点机构还在那焦急等待牌照,小米等多家机构就已卯足劲准备申请第二批征信牌照的热闹景象。那么,在这件事上,为啥央行会做的这么不“地道”呢?其实,人家央行也挺“为难”的,操心的方面还挺多:

1、不同版本的信用评分会影响市场正常秩序

目前,征信数据的使用方面还没有标准可言,个人征信平台在数据的收集清洗、评分模型的建立、合作生态的搭建上都难以排除主观性。举个例子,征信平台能掌握的有效数据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信用评分的精准度。那么怎样得到有效数据呢?不同的机构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这可能是自己长期积累的数据,又或是外购第三方数据、网上公开的数据等。阿里的芝麻信用分就是辅以支付宝的交易数据,腾讯征信则是通过QQ用户和财付通用户多年积累的数据为参照。而怎么样的数据才算有效数据,这又是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无标准答案的话题。另外,各家的信用分数的标准和分值都各不相同。

这些意味着信用牌照一旦放开,市场上对某个主体的评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的版本,这在无形中不仅增加了使用者的选择负担,另外,使用征信体系来减少坏账的功能也会被大大减弱。

试想,你去申办某家银行的信用卡,然后银行说你的信用不好不让办,于是你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问个究竟,最后发现就因你多闯了几(zhi)次(shi)红(wan)灯(xiao),你是不是要醉了!

2、 个人信息存泄露可能性

如果你曾接到过各种骚扰电话,说明你的个人信息很可能被某个平台“卖”了。运气再差点,甚至还可能遇到存款失窃,信用卡被盗刷等情况。当然,个人信息泄露或许不是这个平台的主动使然,但因系统安全性不过关被外部攻击同样能导致信息泄露。

另外,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中,尚无专门而详尽的社会信用和隐私保护的法律,仅有《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但对泄露公民信息要承担何种责任,也没有具体规定。

征信数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大数据可以精准定位的情况下,往往个人隐私都能被翻出来。这也是央行在牌照发放上如此慎重,并要求上述8家民营征信机构一轮轮准备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央行在今年3月份、7月份和10月份对8家个人征信机构的三次验收中,系统安全问题也成了考察重点。

3、 如何对民营征信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

我国个人征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对民营征信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对于央行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于是,牌照没等来,到先等来了《征信机构监管指引》:从机构设立的审慎性条件、征信机构保证金、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四个方面设置了持牌条件,并首次明确了个人征信机构需按照其注册资本总额的10%提取保证金。

对于征信机构来说,若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那么得提取500万元作为保证金。这个保证金是干嘛的?说白了就是央行怕征信机构因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纠纷,所以先弄个应对信息主体法律诉讼、侵权赔偿等事项的风险基金再说!


返回21财搜首页>>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仍是风口 上半年投融资额大涨

2016年被业内视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投资状况如何?哪些机构在互联网金融哪些细分...更多

2016-07-11 09: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