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机制与涨跌停板并存:如何影响A股市场和投资策略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12-06 16:03:40

新华网上海12月6日电(记者潘清)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4日晚间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2016年1月1日起,A股市场将正式步入“熔断时代”。此前,A股市场已经对个股采用了涨跌幅限制的“隐形熔断机制”。对于近年来频繁遭遇剧烈震荡的A股而言,熔断机制与涨跌停板并存,会为市场本身和投资策略带来哪些变化?

所谓“熔断”,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阈值时,交易将暂停。好比安装在电路里的保险丝,会在电流异常时自身熔断,以保护电路安全运行。

平安证券统计显示,2014年初至今年10月末,沪深300指数有25个交易日触发5%或7%的熔断阈值,其中后者高达11个交易日。

以遭遇史上罕见剧烈波动的今年7月为例,按照目前出台的相关规则,几乎平均每两天触发一次熔断,每四天需要暂停一天交易。反过来说,如果当时已有熔断机制,其提供的“冷静期”可能帮助A股市场防止价格“恶性变化”,从而降低波动的频率和幅度。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分析认为,熔断期间市场参与者可以重新理性考虑和评估有关信息,信息的充分扩散和吸收有助于限制市场的过度反应,降低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此之前,A股市场已经对个股采用了涨跌幅限制的“隐形熔断机制”。为何还要推出指数熔断机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设计理念上来看,涨跌停板制度的确与熔断机制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只针对个股,在股指出现剧烈波动时,难以对全市场情绪起到控制作用。

事实上,今年以来A股频繁出现的“千股跌停”现象,已经充分暴露出个股涨跌停板制度的缺陷。此外,涨跌停板制度仅针对股票现货市场,面对恐慌情绪在期现两大市场之间的跨市场蔓延则束手无策。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正因为当前包括涨跌停板在内的交易制度在防控风险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在资本市场中再引入熔断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抑制恐慌的传染,维护市场的稳定。

熔断机制诞生后,涨跌停板制度何去何从?三家交易所表示,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涨跌停板与结算风险管理制度、杠杆类业务风控措施、市场监察指标等现行制度安排衔接,对投资者的交易习惯影响也比较大,短期内难以取消或放宽涨跌幅限制。这意味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熟悉的涨跌停板和陌生的熔断机制将并存,共同承担稳定短期市场价格的功能。

熔断机制与涨跌停板并存,会对A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无疑是当下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多数市场人士看来,作为成熟市场的通行做法,熔断总体有利于平抑市场非理性扰动,但对其整体趋势影响有限。

从熔断机制的标的来看,沪深300指数汇聚了大批大盘蓝筹股,本身波动性就小于市场总体水平,更远低于中小市值个股群体。排除今年的极端情况,未来沪深300指数触发熔断阈值或是“小概率事件”。

此外,熔断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思考判断短期行为的时间,降低极端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但当市场处于下行过程时,熔断机制可以拉长下跌的时间,并不会改变下跌的趋势。

从股市运行的规律来看,指数涨跌虽受到情绪因素的一定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三大驱动因素。从这个角度而言,在适应熔断机制的同时,投资者仍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表现,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流动性的变化。

即将过去的2015年,面对期现两大市场罕见剧烈震荡,管理层加快了调整相关机制和规则的步伐,力求形成常态化的波动调节机制。而在业界看来,在持续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仍需通过推进注册制改善供求关系、引入长期资金平衡投资者结构,为资本市场进一步“减震”“稳压”。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