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五”疏解的4个关键词:实施居住证制度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12-08 09:11:07

继上月底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北京市“十三五”规划之后,各方对于北京“十三五”期间发展方向的猜测和分析就未曾停止。日前,《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出炉,关于北京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与分支也都和盘托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无出其右地成为了“十三五”期间北京需要着手解决的首要难题,目前,关于疏解产业、控制人口、缓解交通拥堵及建设行政副中心等方面的构想已经跃然于纸面,能否达成目标则需进一步考验政府的智慧。

产业:做好“加减法”

进入今年以来,北京开启了全方位的“瘦身”计划,大批不符合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产业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旅。

首先便是传统制造业产业,《建议》全文也点名表示将坚决退出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此外还将引导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整体迁出。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市共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15家,提前完成淘汰300家污染企业的年度任务,今年前三季度北京也已撤并或清退了近百家商品市场。与此同时,产业想要“进京”则需面临较高的门槛,目前北京城六区禁限比例已统一提高至79%。

除了制造业,教育、医疗等机构也在加紧向外疏解的步伐。在业内看来,高校外迁可以减轻市中心的人口压力,而中心城区不再新增综合性医院也能很好地缓和主城区医疗资源紧张的矛盾。

不过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不能逞“英雄主义”,还需依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建议》全文也指出,北京要认真落实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依托重点企业搭建对接协作平台。“向外疏解只是第一步,是在做‘减法’,如何做好‘加法’,利用腾退出的空间提升首都功能、加强环境建设等才是更加需要深思熟虑的部分。”陈及说。

人口:依靠“两手抓”

北京需要向外疏解的不仅仅是非首都功能,还有基数庞大的人口。对于控制人口红线,《建议》指出,要广泛推广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成功经验,完善促进人口转移机制,研究户随人走的迁出政策和鼓励户籍外迁政策等等。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2151.6万人。但随着北京加大人口调控力度,以及产业外迁带走的一部分人口,2014年,北京常住人口仅增加36.8万人,增速为1.7%,是“十一五”以来增量最少、增速最慢的一年。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北京市中心城区是人口调控的重点和难点,北京人口要实现到2020年比2014年下降15%左右的目标,必须坚持“疏”、“堵”并重,使得人口规模调控目标能够倒逼非首都功能疏解。但在控制人口红线方面,北京也在做着两手准备。

建议明确,要实施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在京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落户工作。郭金龙也表示,希望可以通过此举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和布局,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则表示,应把人口问题放置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北京不仅要‘瘦身’,还需要‘健体’,强化首都功能的过程需要各方面资源的支持和落地,比如北京要发展‘高精尖’产业、巩固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拥有相关素质的人才就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推进这类型人才的落户工作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赵弘表示。

交通:或成减压“生力军”

而作为北京“大城市病”的另一个显性因素,拥堵的交通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体验。数据显示,北京的私家车保有量早已超过500万辆,这意味着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可能会选择私家车出行。

面对与日俱增的交通拥堵压力,建议指出,未来五年仍将坚持公交优先战略,促进地面地下交通线路有效衔接和便捷换乘,此外还将继续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并实施更有力度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等等。同时,建议还表示将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能源汽车在北京的生存环境。

上周四,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了“十三五”期间的交通发展要务,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明年起将力争每年完成市级常规疏堵工程30项以上,此外,在小客车的调控政策、机动车的限行措施、拥堵收费的试点、地区错峰上下班等方面,北京计划有新的政策出台。

但在赵弘看来,无论是征收拥堵费还是实施差别化的停车收费,对于北京当前拥挤不堪的交通来说都有些“治标不治本”。他认为,想根治北京的交通顽疾,轨道交通应该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上。“与国外的大城市相比,北京目前的轨道交通有两个短板,一是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的密集度不高,二是缺乏一站式、大容量的市郊铁路。”赵弘说。在他看来,一旦对城区站点进行更合理的分布,中心城区与市郊的交通更加快捷,轨道交通将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上拥有私家车及公交车无法比拟的优势。

通州:打造行政功能“新城市”

在业内看来,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基本上可以视为是北京向外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个剪影,建设市行政副中心既能够分流市中心如教育、医疗等一部分产业机构,同时也能疏解人口、转移交通压力。建议也明确表示,将抓紧行政办公区建设,确保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市行政副中心地位的确立,通州也在多措并举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目前,通州正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现已开工建设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二期工程和一批雨污分流工程,重点区域的高压线改迁和变电站建设工程也在工期内。此外,京唐城际、京滨城际等一大批接驳通州的交通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其他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也将相继落户通州。

而建议也对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多项要求,包括要坚持把基础设施、水生态廊道和大尺度生态空间建设摆在优先位置,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避免过多功能聚集以及无序建设、盲目开发等等。

据悉,通州将在明年完成重点地区工业企业全部淘汰退出的目标,并努力构建与市行政副中心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在赵弘看来,尽管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未来会落户通州,但“转型”后的通州应该更倾向于是一座拥有行政功能的“城市”,未来通州可能会引入更多的总部、商务、文化等高端资源,以完善市行政副中心的整体结构。(肖玮 南淄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