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城六区常住人口减少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5-12-08 16:25:34

12月8日,北京“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下称”建议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看建议稿发现,人口控制、环保、户籍、城管、交通为北京“十三五”规划的关键词。

根据规划建议稿,北京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首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2014年,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为1276.3万人,“十三五”期间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也就意味着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和石景山的人口将疏解近200万人。

谈及如何疏解近200万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是北京调控人口规模的主要方式,“一些大的批发市场迁出主城区后,能带动大量人口流出。”除了产业疏解外,2017年,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启用,也将能大幅度减少城六区的人口数量。

人口转移:研究鼓励户籍外迁政策

建议稿提出,实施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在京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落户工作。并首次提出完善促进人口转移机制,研究户随人走的迁出政策和鼓励户籍外迁政策。

针对户随人走的迁出政策,不少人士则认为执行难度较大。

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鼓励北京老人去河北养老,但在社保与户籍挂钩的情况下,要求个人离京后迁出户籍,很难实现。

建议稿也提出建立住宅出租规范化管理制度,推动老城直管公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立违法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中心城区商业门店、餐馆经营的标准和规范,依法治理“开墙打洞”和店外摆摊经营,严格控制低端业态无序聚人。

建议稿也称,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发挥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的牵引作用,总结推广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成功经验,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调控人口规模。强化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坚持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双调控”机制,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确保人口规模不突破“天花板”。

目前,北京与天津、河北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签署了一系列框架协议和合作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鲁全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带来了人员的大量流动。公共服务资源流动起来,将能吸引人员的流动,减轻北京的人口压力。

交通拥堵:适时出台拥堵收费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稿特别强调环境和交通的改善。

建议稿提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城乡建设用地负增长,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污水全处理,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环境容量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河道黑臭水体等。

据悉,北京市2013年的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2014年PM2.5的年均浓度为85.9微克/立方米。数据显示,北京今年前10个月,PM2.5累计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21.8%。

建议稿也提出,加快治理交通拥堵。坚持公交优先战略,构建公交快速通勤系统,促进地面地下交通线路有效衔接和便捷换乘,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持续改造中心城区拥堵节点,改善街坊路及居住区内道路系统,畅通道路微循环。加快完善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鼓励绿色出行。实施更有力度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适时出台拥堵收费政策及其他管理措施,切实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和中心城区交通流量。

拥堵费怎么收、何时收,还在进一步论证中。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曾表示,北京如果征收拥堵费,应该只会在部分区域、部分路段的部分时段实行。今年4月,市环保局透露,市交通委和市环保局正在联合研究制定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将分级设置收费标准,分析政策实施治堵及减排效果,并实行动态调整。

地产形态:环首都地区有发展空间

北京“十三五”规划对于未来北京的城市格局,人口和产业集聚形态将带来重大变化,并将为影响房地产业态的发展趋势。

“2016年是北京‘十三五’开局之年,加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房地产将呈现新的格局。”中房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苗乐如结合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称未来的楼市格局将呈现新的特点。

首先,随着北京人口调控和产业转移的实施,未来将形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在发展空间布局中强调多结点,包括邯郸,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

结合北京产业和人口转移的机遇,环北京多个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并将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由此周边的产业地产也将迎来发展的机遇。

其次,在环保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下,一批环首都公园和森林公园的休闲旅游等地产发展也迎来发展空间。

另外,加快构建现代化的京港港口群,北京新机场以及承接一般性的产业,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区域性的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和企业总部等非首都功能的产业地产,园区的建设,承接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教育新型的业态地产,都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发展的契机。

第四,交通一体化下的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以及航空枢纽,形成的人员交汇点的商业地产也将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最后,公共资源服务均等化和居住证改革后的养老地产,以及新农村建设等也将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