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2月10日电(记者潘清)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相关决定草案,备受关注的股票发行注册制终于有了“时间表”。从核准制迈向注册制,会给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股市带来怎样的变化?投资者又该做哪些准备?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草案明确,在决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授权对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开发行实行注册制度。
证监会表示,注册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市场主导、责任到位、披露为本、预期明确、监管有力”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证监会同时为注册制实施确立了“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原则,并强调处理好改革的节奏、力度与市场可承受度的关系。
这是备受关注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首度确定“时间表”。
在监管层明确“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的背景下,A股反应相对平静。10日当天,沪深股指震荡整理、走势分化,上证综指录得近0.5%的跌幅,深证成指微幅收红。
业界纷纷表示,对于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主要功能的股市而言,实行注册制是“必由之路”。
“资本市场成功的核心标准应该是通过资源的高效配置,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而不是指数涨到了多少点,股票市值占GDP多少。”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刘晓丹说,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将资金高效率地配置给最优秀的企业,实现腾笼换鸟、新陈代谢。
在刘晓丹看来,注册制让资本市场回到资源配置的本源,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进入A股,同时让投资者分享到这些优秀公司的成长。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一改革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成人礼”。
对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前列的中国股市而言,发行制度的重大改革无疑将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首当其冲的恐怕就是长期被视若珍宝、引投机资金趋之若鹜的“壳资源”。
武汉科技大学证券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现行的IPO行政审批人为抬高了上市门槛,并将大部分企业排斥在门外。IPO批文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不仅导致权力寻租的存在,也造成了垃圾股“死不退市”的怪相。“只有注册制,才能让垃圾股的‘壳资源’分文不值。”董登新说。
在均衡中国股市供求关系的同时,注册制也将改变A股投资行为和习惯。为此,投资者该做哪些准备?
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仇彦英表示,注册制实行将带来新股供给的大量增加以及“壳资源”稀缺价值的消失,“炒新”“炒差”也将失去生存的土壤。对于投资者而言,认真研究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基本面,及时关注相关政策的调整,将成为投资A股的“必修课”。
适应A股估值中枢的理性回归,无疑也是投资者面对注册制必须完成的心理调适之一。
经历了6月中旬以来的深幅调整之后,截至9日收盘沪深股市平均市盈率仍分别达到17.22倍和49.59倍,创业板则高达近105倍,远高于同期纳斯达克市场的估值水平。此外,截至目前沪深两市有170多只个股动态市盈率超过500倍,200倍以上的多达400余只。
多位业界专家表示,实行注册制后部分估值畸高且缺乏实际业绩支撑的个股必然遭遇“脚投票”。对此,投资者应有清醒的认识,并合理调整投资思路和结构。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注册制改革提速也引发了市场各方对于进一步完善投资者结构、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期待。
市场人士纷纷呼吁,在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加大对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的同时,管理层应着手为市场引入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并完善股东诉讼赔偿机制,为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竖起法制屏障,在“注册制时代”的A股市场真正建立起“买者自负”的理性投资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