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2月15日电(徐扬邹明仲)岁末寒冬,大雪封山。辽宁清原县筐子沟村村民孙传云一家,却忙得不亦乐乎:周末要来一批玩雪看冰的游客,就吃住在自家。
一年前,孙传云全家还围着转的铁矿今年都关门停产。正愁咋吃饭时,乡里开发筐子沟风景区的决定,让56岁的孙传云带着丈夫、儿子儿媳妇,干起了村头第一家农家乐。
没想到,一个国庆黄金周,就赚了过去一年的钱。
以前靠山里的矿,现在靠山里的景。几个月来,筐子沟几百口子村民尝到了甜头,人人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趟着没过脚脖子的雪,由乡党委书记、村主任领路,记者来到了孙传云家。宽敞的农家大院里白雪皑皑,仓房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3间红砖大瓦房窗明几净,门上还贴有wifi密码的提示单,蓝天之下炊烟袅袅。
大家围坐在火炕上,暖和和地拉起了家常。
“现在还像黄金周那么忙啊?”
“一到周末,沈阳、抚顺的游客就来了,还有画家到俺们这儿写生呢!忙的时候老少齐上阵,孩子的姑、姨都过来帮工还脚打后脑勺呢。”
“今年开农家乐赚了多少啊?”
“3万多元吧。”
“那是保守数字。”乡党委书记王玉海冲着孙传云摆手说,“你别怕,多了也不上税!”
大伙儿哄堂大笑。村主任孙桂菊快人快语:“她家院子大,光停车费就不知道收了多少呢。”
孙传云和丈夫朱金余咧着嘴笑,忙活着给大家端茶倒水。
“跟以前比,有啥变化?”
“以前靠山吃山,现在也靠山吃山,但吃法可不一样了。”孙传云说,以前吃山是挖山开矿,丈夫和儿子都在矿上干。
乡里几处铁矿,前些年效益好时,每吨铁矿石能卖1400元以上。那时,朱金余在矿里开铲车,月收入3000元。然而,现在铁矿石跌到每吨不到500元,一个个矿口被迫关停。
“现在靠山吃山,得养护着爱惜着。”孙传云说,没有这好生态、好风光,自家的小鸡炖蘑菇再好吃,有几个人能跑百公里来吃一顿?
春看山花烂漫,夏看绿水青山,秋看枫林尽染,冬看林海雪原——大山深处的筐子沟,四季景色分明各异,85平方公里的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1.7%,是个天然大氧吧。此时正一派林海雪原的景象。
今年清原县和枸乃甸县乡两级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修建木栈道、跨河桥,竖起了筐子沟原生态风景区的招牌。
9月底,景区正式迎客。仅一个国庆黄金周,沟里就来了6万多名游客,天天爆棚,门票收入100多万元,家家户户都搞起了农家乐。
“小笨鸡是自己养的,菜是自己种的,不上化肥。城里人特别喜欢,临走还要买点菜和笨鸡蛋。”孙传云说,现在家里最多能接待10名游客入住,明年要再盖几间大厢房,扩大规模。
从开山挖矿,到生态旅游,孙传云和筐子沟村村民找到了转型的新门路。这也正是清原这个生态县努力转型的一个缩影。
地处辽东山区的清原满族自治县,开矿和房地产曾是两大支柱产业。这两年,房子和矿粉价格一路走低不见抬头,旧动力不行了。
上什么项目,招什么商?作为辽宁最大水库大伙房水库的上游,清原县有污染的项目也不能干。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么干?
“清原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清原县委书记赵雪松说,“我们最终决定将生态旅游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突破口。”
人气旺了,腰包鼓了,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也就多了。赵雪松说,景好人自来,不用多宣传教育,老百姓就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了。
从短期看,生态旅游还不能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补不全财政税收的缺口。“但这个大方向没错。”赵雪松说,“我们发展生态旅游不是赶时髦,既切合县情,也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全县干部群众从这两年来的发展变化中,收获了信心,看到了希望,要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