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仅3成毕业生就业想去“北上广”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5-12-15 15:40:01

江苏专项引才活动引起清华北大学子浓厚的兴趣。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刘莉摄

上周末,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举办了江苏专项引才活动,带去了省内185家知名用人单位,提供了2268个专业技术、科研、管理岗位,引才6104人,这样的招聘规模在江苏引才历史上还是头一次。现场共有3600多位北大、清华学子参会,其中3504人次达成明确录用意向。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学生们的就业心态的确变化不小,不仅不再扎堆“北上广”,而且对准一线、二线城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据悉,今年到江苏工作的北大学生比前年多了80余人。

离京赴苏他们有N个理由

理由1

留在北京工作性价比太低

清华大学法学专业的硕士孙同学,在引才活动现场报名参加了江苏的选调生选拔。

“留在北京工作性价比太低。我想去江苏的基层锻炼一下自己。我是山东人,江苏离山东也近。”孙同学如是解释自己的就业意向。如果成功通过考核,成为了江苏省的选调生,孙同学少不了要到基层,甚至是区县“锻炼”,清华的毕业生到县城去工作,是否算“屈才”?被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孙同学回答得毫不犹豫,“并不是屈才,基层工作也有它的好处,可以让我积攒基层工作的经验,对于今后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都是有利的。”

孙同学表示,自己在就业时更加看重单位的“培养机制”,薪酬待遇等并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我学的是法律,希望能够到法院工作,以此来锻炼一下自己。哪怕是区县法院,我并不在意。我工作并不是冲着钱去的。”

理由2

准一线城市招聘“诚意足”

陕西人高同学是位清华大学生物专业的女博士。引才活动开始一个小时不到,高同学投出了5份简历。“除了南大和东大两所高校,我还投了部分银行。我对金融也挺感兴趣的。”攥着985高校的生物博士学历,为什么要“不对口就业”,选择银行?高同学表示,“博士圈”的竞争其实同样激烈。“不少准一线城市,就像江苏的南京、苏州等,他们招聘诚意还是非常足的。江苏是个好地方,我喜欢江苏。”

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参加本次招聘的单位的确拿出了最大限度的诚意。不少大市都是组织部长亲自带队,12个市的人社局长也亲赴招聘会现场。薪酬福利待遇方面,省属重点企业起薪基本在年薪10万元以上,给予博士毕业生的年薪最高可达20-35万元,并提供奖金、职业年金、疗养、培训和晋升发展通道等福利;重点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外,大都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等支持。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给予博士毕业生10-5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有的单位为引进的人才提供20-4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给予安家费等支持;有的单位提供人才公寓等福利待遇。

理由3

离家12年,太想家

北大医学部研究生王林做出的就业决定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作为北大医学部2013级硕士生,王林已经在中日友好医院“熬”过了4年辛苦的住院医生生活,并凭借着优异的表现,连续两年获得医学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不仅攒下了多篇SCI论文,还成为了北京大学2015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留京”前景一片光明,王林却毅然做出决定,“放弃”北京,选择回到家乡江苏的公立三甲医院工作。

“我已经离开家乡12年了,太想家。”王林希望,自己的工作地点能够离老家连云港更近一些,“方便照顾父母,离家近,也能经常回家看看。”此次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举办了江苏专项引才活动,王林认真“研究”了职位表里公立三甲医院提供的就业机会,“家乡对于人才引进政策、就业的环境等都是让我‘心动’回家乡就业的理由。而且江苏省人民医院等省内医院的医疗水平其实和北京的医院差距并不大。”

理由4

准一线城市发展潜力大

“最近有一些师弟师妹们在择业的时候经常问我,到底要去哪儿发展?我给他们提了几点建议:到经济发达、信息开放的准一线或二线城市去,江苏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南京、苏州、无锡等等。”2011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李磊,在人才引进推介会上,以“学长”和“过来人”的身份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他选择二线城市苏州自主创业的“理由”。

“北上广经济发达、配套齐全、交通方便、信息开放这些优势这儿全都有,而且相比北上广,江苏对人才更加重视,让大家能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成长。很重要的是,这儿房价很低,不超过北京的五分之一,这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会被房贷这个大枷锁所拴住。“

2011年清华大学和苏州市联合成立了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李磊深入了解了江苏人才引进以及创业支持情况后,决定放弃呆在北京的想法。经过4年的发展,李磊在苏州创立的公司年产值已经超过了5亿,4年翻了50倍,在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领域,公司的占有率达到国内第一名,占到了35%的市场占有率。部分产品还出口到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

“现在,我们全家都在江苏生活,问他们愿不愿意回北京?都是‘不’的态度。我们公司有6位清华的师兄弟,都在江苏安家,对这边都很满意。”

就业大数据

对“北上广”的就业期待值“两连降”

今年,一家调查机构发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专程调查过毕业生对于“北上广”的就业期待问题。2015年应届生期望就业地中,33.9%希望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传统一线城市就业,而这一数据在2013年曾高居50.3%,2014年这一比例下降至48.4%。数据再次印证了“逃离北上广”这一趋势。随着一线城市的管理部门通过户籍等措施逐渐收紧城市人口扩张趋势,加上一线城市本身存在生活成本高、交通拥堵等问题,毕业生们对一线城市的兴趣不再如往届毕业生。

而此次“江苏专项引才”活动中,北京大学相关负责人透露的数据却与之形成了有趣的对照。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毕业到江苏工作的北大毕业生人数多达240余人,比2013年的160人增加了80余人。

毕业生们对于二线城市的热情从招聘会现场反馈的数据中不难看出。记者了解到,参加此次招聘的用人单位精选了省内知名度高、社会信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其中江苏国信、江苏银行、华泰证券等省属重点企业25家,需求人才625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南京分院、中电科14所等重点事业单位89家,需求人才4196人;江苏省人民医院等省属重点医疗机构8家,需求人才131人;苏宁云商、红豆集团、扬子江药业等知名品牌企业71家,需求人才1283人。

专业需求涉及生物医药、计算机与互联网、电子通信、材料、建筑、车辆工程、理学(化学、物理、力学等)、经济、金融、管理等数十个领域,以工科为主。根据省人社厅活动结束后的汇总招聘结果,本次江苏省大规模组团赴清华北大专项引才,两场招聘会共计进场3600多人,用人单位洽谈毕业生6147人次,其中清华毕业生738人次,北大毕业生1295人次。用人单位有明确录用意向3504人次。还有18人现场与到场的江苏企事业单位签约,其中博士9人,硕士6人,本科3人。

“家国战略”倡导毕业生走出北京

“北大的就业工作是有战略指导的,它的名字叫‘家国战略’。”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永利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国战略”是从两个维度引导毕业生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奉献祖国建设相结合。不仅倡导学生走出北京,“回家乡做贡献”,还进一步倡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鼓励毕业生积极报名选调生,到基层、西部及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

陈永利透露,目前,在北大就读的江苏籍学生本硕博共有千余人。本次江苏省首度组织大规模的“专项引才”活动,北京大学相当重视,不仅专程开放了邱德拔体育馆的奥运通道,还通过微信、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官方扩散江苏专项人才引进的活动信息。记者了解到,北大的学生社团“苏韵文化交流协会”也积极利用自身的“江苏同乡会”优势,广泛发动江苏籍本科学生前来参加活动。(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杨甜子)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