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这几年,互联网成为了习近平讲话中的高频词汇。不论是2013年“8·19讲话”中他谈到“网络是重中之重”,还是2014年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中提到的“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以及2015年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指出的“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这其中既有现实考虑,也有战略考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即将来乌镇参加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际,我们更应该一起来回顾一下习近平的“网络观”。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
——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致信祝贺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无论是在国内同中国企业家交流,还是访问不同国家,我都有一个强烈感受,那就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2015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
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2014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巴西国会演讲
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但是,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同样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指出
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当今时代,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一国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越来越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主张各国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互联网公共政策。
——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会见参加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的双方代表时强调
中美都是网络大国,双方理应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就网络问题开展建设性对话,打造中美合作的亮点,让网络空间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会见参加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的双方代表时强调
城镇化、互联网经济、蓝色经济都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合作领域,要扩大和深化各方合作,释放积极效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5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