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不仅要成为相关部门的“喉舌”,还应该成为“大脑”和“手脚”。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各类机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及信息技术,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政府网络打造便民、利民的信息化新平台。
全国政府网站首份“体检”报告15日公布,超九成网站抽查合格。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决定今年对全国政府网站进行普查,12月为普查收官阶段。通过普查,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府网站“僵尸”、“睡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国政府网站信息不更新、内容严重错误、咨询信件长期不回复、服务不使用等问题明显减少。(相关报道见A4版)
本世纪初互联网兴起,中国的电子政务也随之勃发,一时间政府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然而,在众多赶时髦的政府网站中不乏作秀者,一些网站建立的目的本来就是给领导和群众看的,而非实际使用,这也导致其最终沦为长时间不更新的“僵尸”网站。在今年有关普查工作进行初期,共发现有1.6万多个政府网站存在严重问题,这些网站最终被关停,相关信息发布、办事服务功能移交上级网站负责。这些因问题严重而被关停的网站,占全部政府网站的近两成,这一数字也说明此前政府网站“僵尸”、“睡眠”问题的严重程度。
更有甚者,近年来一些政府网站频频曝出负面新闻,诸如领导身体悬空出现在PS(合成)图片里,政府部门联系电话和邮箱被打上马赛克等等。花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巨资建设的政府网站,或因不作为而荒废,或因乱作为而产生副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严重的财政浪费,同时也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此次全国政府网站“体检”报告显示,九成网站抽查合格,这个结果说明今年的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政府网站的运行工作仍不能让人乐观。一些刚刚从“僵尸”状态被拉回来的政府网站,目前仅仅是恢复了信息发布、栏目更新的基本功能,还达不到收集民意、解决疑难、消除隔阂的功用,距离真正合格的政府公共服务网站还有相当距离。此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工作,规范了政府网站建设,确定了政府网站不能逾越的底线,但就整体而言,我国政府网站回应社会关切的水平,网上服务公众的能力都亟待提升。
此次普查结束后,如何继续提高政府网站服务水平,防止“僵尸”、“睡眠”现象死灰复燃?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政府网站的监督考核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更重要的治本之策则是,让政府网站融入整体工作之中,成为政府部门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政府网站的生命在“运动”中,体现自身的活力和价值。
各级政府网站应该成为对应政府部门的主要信息发布阵地,接受在线访谈应成为领导干部必做的功课,政府部门应及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向公众解读政策,回应社会热点事件,回答网友提问。政府网站不仅要成为相关部门的“喉舌”,还应该成为“大脑”和“手脚”。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各类机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及信息技术,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政府网络打造便民、利民的信息化新平台。由此,政府网站也将实现在线咨询、在线申请业务等多种功能,成为为民众服务的窗口,实实在在地把群众从各种跑腿和填表中解放出来。(樊大彧)
尽管政府网站存在很多问题,但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目前至少已建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在“互联网+政务”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政府网站是值得重视的行政资源,目前中国拥有6.7亿网民,如此众多的网民代表着巨大的需求,政府网站亟待一场“供给侧改革”,在此次清理“僵尸”网站之后,还需开创新的发展方向,创造新的服务增长点,把改革深入进行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