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再平衡在化解过剩产能和债务中谋求突破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12-17 22:22:01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吕冬)前不久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表明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寻求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增长。而这一目标的达成有赖于有效化解困扰中国经济多时的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

今年以来,产能过剩和企业债务高企对经济增长造成了拖累。工业企业产出前10个月持续走低,企业利润下降,与此同时,企业部门债务高企。

产能过剩和高负债在一些资源型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据中金公司测算,钢铁、煤炭、水泥等五大产能过剩行业总负债约占GDP13.5%。

经济学家认为,化解产能过剩和企业去杠杆将是中国在“十三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期间经济仍要维持中高速增长,因此中国既要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又要避免短期内放大经济下行风险。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本月初召开的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必须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要更大力度加快传统行业改造升级”,“推动兼并重组,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退出”。

库存和债务的压力已经抑制了企业投资,致使国内需求疲弱,传统的经济动能因此遭到削弱。相比之下,消费还保持着相对稳健的增长,服务业在整个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提升。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消费、就业和居民收入不会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拖累。产能化解和去杠杆如果过急,可能会对就业和居民收入产生冲击,从而动摇支持消费稳步增长的根基。

鉴于此,高盛预测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将趋缓。政府必然要坚决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但又需要避免由此带来的工业活动放缓在金融和劳动力市场产生震荡,最终波及到消费。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未来有可能出现先去产能、后降杠杆的态势。产能过剩行业,特别是其中的国有企业,或将通过并购整合等方式调整产能,避免对就业带来过大冲击。

“通过兼并重组化解产能有望改善出厂价格的通缩态势,提高盈利水平,让企业以更好的财务状况应对债务问题。”他说。

过剩行业去产能和降杠杆能否成功推进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政府在社保、户籍和财政等方面的配套性改革,以缓冲经济再平衡对社会带来的冲击。

“比如在对国企进行重组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部分员工失业,这就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福利予以支持,以及配套的技术培训帮助失业者在其他部门再就业,而要想做到这些地方政府就需掌握更多资源,这也意味着财政方面需要相应的改革。”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说。

新兴产业也被寄予厚望。朱海斌认为,当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受到人口红利消退的影响,供给不如90年代充裕。相比传统行业,服务业能够吸纳的就业更多。“政府应有所作为,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失业者提供再就业培训,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