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在甘肃农村布点互联网金融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12-23 18:28:01

新华网兰州12月21日电(张新新)为缓解西部农村的金融服务滞后问题,中国农业银行在甘肃农村推行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除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外,还为用户提供日常生活、生产资料采购服务,实施普惠金融与产业扶贫有效对接,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支撑。

“村中没有银行网点,以前转账汇款、取钱都要到20多公里外的县城去,”家住甘肃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的吴菊香说,现在有了“四融”平台,动动手指,在村中就能办理转账结算,代缴电费、话费、农户贷款的自助放款、查询和还款。

吴菊香所说的“四融”平台,是指中国农业银行甘肃分行量身打造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平台。该平台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四个模块于一体,依托终端机、PC机、手机三大载体,为全省“三农”发展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全流程、全领域金融服务。

除了基础性的金融服务,用户借助“四融”平台还可获得产业、“三农”及扶贫开发政策、生产技术等知识,从专家库选择农、林、牧、畜专家在线“问诊”;此外,该平台还实现了日用品、农资供应企业在平台开立网店、发布销售信息,为农户提供日常生活、生产资料采购服务,实现线上销售、采购、支付。

“公司在平台上开立网店后,累计交易1778笔、4.81亿元,购销金额已占公司总购销金额的60%以上。”甘肃静宁常津果品公司总经理常继锋说,“四融”平台极大拓宽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真正使互联网“下乡”,农产品“上线”,有效解决了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

自2014年10月28日上线以来,至2015年12月20日,甘肃全省已有18个县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共布放“四融”平台终端9973台,注册客户15.07万户,交易金额已达218.9亿元。

农行甘肃分行行长韩国强表示,“四融”平台是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创新实践,是新时期发展普惠金融的创新突破,是传统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引擎,是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创新动力。今后,农业银行将加大平台功能完善和推广力度,力争2016年末实现甘肃全省行政村基本覆盖。

韩国强说,农村金融需求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高,传统金融机构出于收益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不愿意为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农村经济提供信贷,致使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资金“失血”或“贫血”的状态,传统金融服务已难以支撑农村农业发展对资金需求。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贾明琪表示,农村作为现代金融的空白地,有着巨大的开发潜能。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具备了在农村发展的硬件条件。加之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简便高效、低成本的特性,这使不少金融机构开始把目标投向农村市场。互联网金融可使农民足不出户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样的金融服务,将极大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缩小城乡金融鸿沟,塑造竞争性、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缓解农村农业贷款难问题。

贾明琪也表示,农村金融市场面对的是文化素养不高、金融知识缺乏的农村居民,加之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诈骗、非法融资、手机金融传销等非法活动已经出现,农民比较容易上当受骗,规范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已是当务之急。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金融机构也应该主动出手,向农民普及金融知识,抓住农村市场。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