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构筑创业生态链助力“双创”梦开花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12-25 16:15:08

新华网杭州12月25日电(记者王政、黄筱)为创业支起注册登记、优惠补助、贷款融资等“起跳板”,搭建创业园、孵化器、创投基金等“加速器”……浙江省在此轮“双创”热潮中,以其市场发达、民资充沛、创投多元等优势构筑起全方位培育“创客”的生态体系,一大批“新奇特”企业加速涌现,助力“双创”梦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空气里都是创业的味道”

在杭州梦想小镇一个周六的下午,从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海归”胡宇哲在报告厅中央滔滔不绝地向创业先锋营选拔赛的评委们展示他和小伙伴的创业项目——线上留学咨询平台,若成功“闯关”,他就可以“拎包入住”到小镇三号楼;“拼车客”CEO文红亮正在良仓孵化器的“小饭桌”活动上,和其他创业公司的CEO探讨开拓市场的方法……

虽然正式运营才九个月,但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梦想小镇上演。杭州未来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谷建文表示,自今年3月开业以来,梦想小镇已吸引400多个项目、4000多名创业者,一批批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创业者争相入驻这里。因为在创业者看来,这个拥有5A级旅游景点潜质的园区具有服务创业创新的完整生态链条。

与梦想小镇一样,浙江省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中,不少都是和“互联网+”相关、承载创业创新的平台。在这些形式各异、特色浓郁的创投平台上,各种服务创业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也随之出现。

以梦想小镇的“纵贯会阿里园”为例,它既是孵化器也是加速器,30多个项目团队中初创型企业占70%。“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公司,我们发挥的作用‘因人而异’,小团队更多的是‘孵化’,比如项目指导、产品打磨;较成熟企业则引荐一些投资机构,给他们的发展‘提速’。”纵贯会阿里园首席运营官毛瑜倩说。

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群落”

随着涌动在浙江大地的创业创新基因迎来“二次勃发”,政府对“双创”的引导、服务更具针对性,特别是一大批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搭建的孵化器、创投基金应运而生,通过市场化运作为创业提供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全方位支撑,打造创业创新的“生态群落”。

“只要创业者有好的点子,他就可以来,后续的其他问题我们都会提供支持,所谓的拎包入住,不光是指做好办公环境,更重要的是解决创业者面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难题。”谷建文说,针对这些创业“拦路虎”,园区有“一揽子”解决方案,个别创业者的个性难题,园区也会想办法进行“私人定制”。

以入驻梦想小镇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为例,政府在政策供给上做“加法”,三年内提供免租金办公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而在审批管理上则做“减法”,把小镇作为商事制度改革试验田,推出两个工作日内三证联办、下放登记权限和冠名审批权限等多项改革措施。

在杭州丁兰智慧小镇,政府在引进企业时就有意识地侧重选择与居民智慧生活相关的创新企业,比如智能门禁系统、网上社区软件开发等。“政府会提供平台让这些企业的产品试点运用,效果好就可以作为样板供其市场推广,产品影响力扩大后,再反哺园区的小企业成长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生态链。”丁兰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胡秋腾说。

“双创”盛宴延绵不绝

只有依靠市场之手集聚人才、科技、资金,创业创新才不会是“一阵风”,而成为一场“接力跑”,显现出延绵不断、前后相继的推动力。2015年前三季度浙江公布各区县GDP增速,杭州滨江高新区以13%的增速再次领跑全省,这样的高速增长来自于不停歇的创新接力,因为滨江区就是一个大型孵化器,市场之手在创业的每个链条上都“布置”了服务提供者。

在已经抢占了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先机下,近年来滨江创业创新的生态链开始率先“转型升级”:创业服务从政府为主到市场发力;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创投资金从“高大上”到普惠。“这种转变,恰好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滨江区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孔照哲表示。

让市场筛选项目、配置扶持资金。从2014年到现在,滨江区政府先后投入3亿元给创投公司,由其对项目筛选投资,政府不从中获取收益,三年后收回本金。滨江区人才办主任张志真说,这样做可以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政府把扶持资金交给专业结构、专业人士处理。

做了二十多年水泥生意的华水芳,十年前率先转型创办了华业高科技产业园,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如今,该园区已经引进、培育近十家上市公司。但是华水芳毫不讳言地说,大约有三分之二企业是在合同期未满时就提前撤出园区,其中的绝对大数都是因为创业失败。

“产业园要和创业团队形成一种新的合作关系。”华水芳的想法是,让市场引导创业行为——由园区以市场导向寻找新奇特项目,创业团队入园进行研发。“后续生产、营销都由园区负责,创业者与园区股权分成,这样创业者就可以专注做最擅长的事。”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