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资本市场最好的故事不是公司宣布什么,而是董监高的行为所蕴含的诱因。
A股资本市场是一个讲故事的地方。听其言、观其行,很多时候,最好的故事不是公司宣布什么,而是上市公司董监高的行为所蕴含的诱因,期间机会风险并存,投资者不可不察。
一察敏感的时间窗口。2015年最后的时间正在迅速缩减,一同离去的还有部分上市公司的高管。大家忙乎了一年,作为职场人士正等着2015年的年终奖和一个多月后的春节假期,此时突然放弃必有原因。
仅以常理推测,如果高管主动离职,那么高管可能有了更好的去处,收益大过放弃的成本;同时,不能排除“两害相较取其轻”的选择,高管离职目的是为了规避更高的成本,最有可能的是违法违规成本。如果高管被动离职,那么他应该是失去了大股东的支持,或者公司面临变局,新主摩拳擦掌已经不用你尸位素餐。
从公司披露内容看,大约一半的高管离职后仍担任其他职位,极少数高管因为年龄等原因辞职。剔除这些辞职理由充分的情况,其他公司高管辞职多少存在不方便公开透露的隐情,仅仅一个“个人原因”实在太过模糊。
二察变动的职位特性。高管的范畴也挺大,许多公司副总经理离职的情况也不鲜见。但是,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这几个重要职位辞职,值得外部投资者关注和解读。
先说财务总监,曾经有一家造假上市的公司自称有3本账,案发后财务总监不知所踪。一般而言,财务总监可看成上市公司高管中的灵魂人物,掌握着公司的财务信息和现金资源。很多时候,财务总监离职后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产生较大波动。
公司财务总监离职的主要原因,或许是存在财务操纵和造假,规避法律责任。既然无法与其他公司高管达成一致意见,或者惧于可能的市场监管带来的合规风险,那么经过权衡,不如放弃财务总监这样的职位,避免未来承担法律责任。要知道,平均而言,财务总监持股数量远远小于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收益这么小何必上一条船。
也许董事长和总经理可以迫使财务总监离职,但是能让这两个职位的高管离职,只能是现在或者未来的大股东了。一种可能性是今年公司经营远远没有达标,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受到来自大股东的压力,不如辞职为上,也好尽早找到下家。但是,如果不考虑国有企业的情形,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通常是控制权高度集中,因此大多数公司都由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不会自己罢免自己。
另一种可能性则是新主摩拳擦掌、即将入场,那么现有董事长不得不先让位。当然,这样的推断是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即新主借壳上市重组的公司,当然有原董事长辞职的步骤,但未必可以由董事长辞职必然推断存在重组可能。只是从概率上看,投资者对此现象值得投入较多精力,研究公司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尤其判断一下是否存在变局的可能性。
人事变动故事多。现有财经新闻以及机构研究投入的主要精力,并不能彻底覆盖和挖掘类似的公司事件意义,往往后知后觉的居多。近期,一家屡屡遭到证监会和交易所监管的公司,再次公告财务总监和总经理辞职。笔者看来,连内部人都在不断地嫌弃你,公司经营岂可憧憬?(记者杨苏)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