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发声“敲打”激进险企 警示险企偿付风险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30 08:47:02

29日下午保监会官网发布的一则《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保险行业风险防范工作》的新闻稿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由于临近年底,险资在二级市场上“疯狂”举牌,“宝万”股权之争更是直接激化了舆论对于险资风险监管的争议。在此特殊时点,保监会专门召开防范行业风险的工作会议,显得十分必要且及时。那么这次会议释放了哪些监管信号呢?

行为不合规险企遭警示

对低利率环境给保险行业投资及经营带来的担忧还未消退,声势凶猛的险资“举牌”潮又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市场关注。据中银国际证券不完全统计,自今年6月以来,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涉及金额超过1300亿,主要涵盖地产、银行、商贸零售等行业。

但就是在几家中小保险公司引领的二级市场举牌潮背后,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即“短钱长配”。也就是说,一些保险公司负债端呈现出高成本、期限短、低保障的特点,而投资端却多用于长期的股权类或不动产类投资。有业内人士直言,一旦遇到退保率超预期或因监管等因素暂停业务的事情,投资端又不能立即变现,就可能引发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就在业界颇为关注险资举牌的当下,29日下午,保监会在其官网及时发布了会议相关信息。据介绍,本次会议研究分析了当下保险行业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一再强调,“防范风险是保险行业的生命线,是保险监管的重中之重,要密切关注当下保险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据悉,主管投资的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会上提到,目前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着一些风险和问题,如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加大,具体表现为股票投资浮盈流动剧烈;一些投资较为激进的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考验;部分举牌上市公司股票的保险公司面临集中度和流动性风险。

另外,部分保险公司存在公司治理缺陷和内控不足风险;少数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把保险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利用信托计划等各种方式,作为通道为相关企业融资,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制度执行难以到位,大股东或董事长凌驾于内控之上;投资管理能力不足。保监会上述诸多表态,也被业界解读为:监管层在敲打、警告少数可能存在不合规行为的保险公司。

要求加强资产负债匹配

事实上,愈演愈烈的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早已引起保监会的警觉。本月23日晚,保监会发布了《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要求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需披露资金来源、投资比例、管理方式等信息;运用保费资金的,应列明相关账户和产品投资余额、可运用资金余额、平均持有期及现金流情况。次日,A股险资举牌概念股应声下跌。

过去一个月内,保监会更是一连下发三份文件,直指包括万能险在内的高现金价值产品及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万能险产品长资产、短负债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不可小视。”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保险人士告诉记者,因为此类保费期限较短,有确定性的满期或退保,退保的资金需要靠新销售的资金来补充,或者靠很高的投资收益来弥补,而保费规模的扩张和投资收益的获取是相对有极限的。

其中,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近一步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在进一步收缩高现价产品的规模;《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重点险企进行资产配置压力测试;《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则希望规范保险资金投资内部控制的短板。

尽管存在风险隐患,但值得乐观的是,目前保险行业风险总体仍安全可控。项俊波在会上指出,目前保险业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极大增强了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今年1-11月,全国保费收入2.2万亿元,行业利润2685亿元。截至11月底,保险业总资产12.1万亿元,保险业净资产1.6万亿元。

而且,通过监管层对风险排查和压力测试持续深入以及强化行业偿付能力监管,行业风险防范仍在不断强化。

项俊波强调,应以“偿二代”正式实施为契机,不断健全风险防控制度机制,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并要求“保险公司要适应新常态下审慎监管的要求,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切实加强资本管理,强化内部控制,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连线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魏涛:

险资发挥长效资金功能需监督引导

对于险资举牌热潮,应辩证、理性看待。首先,把“举牌”放在当前经济环境和保险行业现状来看,其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险资举牌集中爆发在2015年,一方面是由于年中股市剧烈波动产生了大量超低估值的标的;另一方面万能险保费的爆发,也源于险企对股市的良性预期及对未来的信心,而扩大保费规模进行投资、分一杯羹。

无论是保险新“国十条”,还是保险投资基金以及保险资金参与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等的相关规定,都不同程度指出,保险长效资金在支持国家战略性项目及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作用。也就是说,保险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更有空间参与经营、并提供保险服务,在长期资金和保险保障方面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但也需要注意,当前保险公司举牌上市企业的做法,能否达到符合政策导向的成效,是作为财务调节手段、实现投机资本运作,还是作为长效资金、促进金融及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则需要相关的公司明确投资的目的和加强综合经营的水平,还需要监管部门及时监督与引导。”魏涛认为。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