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北京受访者会按积分规则调整未来职业或住所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01-04 06:27:00

为了缓解人口压力、调整人口结构,并鼓励高新技术人才落户,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后,北京最近出台了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加减分细则。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3003名在北京工作居住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0.3%的北京受访者觉得积分落户政策让年轻人更难立足。

调查中,被访对象的户籍状态为,12.1%的北京受访者有户口,27.3%的北京受访者有工作居住证,19.3%的北京受访者有暂住证,还有41.3%的北京受访者什么也没有。

为了落户,你会按照积分落户规则去调整自己的职业和住所吗?调查显示,42.8%的北京受访者明确表示会,33.6%的北京受访者则表示不会,还有23.6%的北京受访者“不知道”。

今年35岁的刘陆伟大学本科毕业后,便在一家外资公司做产品,10年过去,虽然工薪待遇不错,但却备感辛苦。他和妻子都是外地人,2014年有了第一个孩子。对刘陆伟来说,孩子的户口和教育是绕不开的心结。

“我和爱人居住证办得早,但外企每年分配的户口指标就很少,我工作多年,论资排辈也许能拿上户口,但如果按照积分落户政策来走,基本是不太可能。”刘陆伟说他目前的学历和行业并没有太多加分项,“而社保和买房年限这块,只有更长,没有最长,以我的年龄来说,也没有太多优势。而且政府每年都公布一个分数线,让人心里更加没底,等更清晰了可能才好判断”。

刘陆伟表示,如果到时候很难达标,也没办法在职业和住所上做大的调整。“我不可能在一个行业做了10年,突然去搞别的行业,或者在海淀区住了七八年,又搬到更远的区去。”刘陆伟直言,积分落户在这方面的细则更多是导向性的,建议年轻人结合北京实际选择工作。对已经立足的人来说,回旋余地就小了很多。

对于众多有志在北京创业、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积分落户政策可谓关乎未来的方方面面。调查显示,50.3%的北京受访者认为该政策出台让他们觉得在北京更难立足了,21.2%的北京受访者则表示更容易立足了,还有28.4%的北京受访者觉得说不清。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认为,长远来说,在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上,北京市人口已经超越了环境承受能力。但是,由于北京市的特殊条件、优越的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和医疗),造成了越来越多人“只进不出”地单向流动。“一方面是人口‘超控’,另一方面,北京确实需要吸引人才,为了控制这种流量采取了‘积分落户’的政策,可以说,这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办法。所以,也不存在‘更容易还是更难’落户的问题”。

陈雅婷(化名)在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工作两年后,去了上海。“上海的人才政策,更为友好和宽松,更重要的是,上海的工作居住证是允许子女异地高考的,可谓非常人性化。”她认为,虽然上海和北京两地面对的问题和条件截然不同,人口政策不能硬比,但友好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有共通发展规律的。“一个特大城市,应该靠转移优质资源、向周围输血的方式,才能协调中心和周围、人口和地方、政治和经济等各种矛盾,否则,只会把未来逼入死胡同”。

在陈雅婷看来,北京最吸引年轻人的地方,是文化和创新氛围。“和上海相比,北京的老人儿会给年轻人说话的机会,但是相比较深圳,北京和上海都差一些,深圳是不论资排辈,会给年轻人放手一搏的机会。就创新人才的吸引力来说,深圳可谓一骑绝尘”。

陈雅婷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大中城市崛起,希望户籍政策不会成为年轻人发展的障碍。“那些有活力、有特点又不追求‘高大全’的城市一定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充满增长潜力的地方,比如现在的杭州等”。

那么政策出台后,相较以前,受访者会因此考虑去其他城市发展生活吗?调查中,54.2%的北京受访者表示会,23.2%的北京受访者觉得不会,还有22.5%的受访者“不知道”。

董克用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的关键。目前,我国大中小城市之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很大,越是大城市,往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越高。”所以,从国家层面,应该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行资源的再配置,董克用认为“要将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中小城市,约束大城市的公共服务过快增长,这是解决人口过度集中的治本之策”。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