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政府债务全盘统筹 "四两拨千斤"不可任性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6-01-04 09:13:31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发现杠杆原理后曾兴奋地写道。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专家表示,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杠杆反而会拖累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杠杆”列为2016年的五大任务之一,无疑是为中国经济打了一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防针”。

■政府债务全盘统筹

如果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比作一家公司,那么中国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根据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显示,2007—2013年,我国的国家总资产从284.7万亿元增加到691.3万亿元,增长406.6万亿元;同期国家总负债从118.9万亿元增加到339.1万亿元,增长220.2万亿元。从这一数字不难看出,中国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负债,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概率很小。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0—2014年间,中国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却非常迅速。其中,国有企业债务年均增长3.9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年均增长1.9万亿元。可见,局部债务风险仍亟须化解。

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看来,政府债务“去杠杆”应从三方面统筹:一是“分子对策”,由政府或央行承接债务,进行债务减计;二是“分母对策”,即积极推动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经济效率,扩大真实GDP规模;三是“杠杆转移”,让中央政府或金融机构接手地方政府债务,同时将企业债务转换为居民债务或股权等。

“目前,地方政府是银行非常愿意放贷的对象,这很容易造成地方政府举债过于‘任性’,形成债务风险。与此同时,化解债务杠杆又不能搞‘一刀切’,从而导致经济下滑。因此,未来在落实中央‘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的部署时,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合理分配融资额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吴文锋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

■坚决遏制非法集资

从泛亚交易所兑付危机,到e租宝高大形象的瞬间倒塌,再到金赛银理财事件的持续发酵……如果把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比作铁路车次的调度,那么规范民间金融行为及打击非法集资就像是在城市拥堵的马路上约束车辆和行人。

以P2P为例,其本意是点对点或人对人。在其起源地英国,P2P网贷模式通常是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平台只收取中介服务费。不过,这一互联网金融模式来到中国后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经常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一个“时髦渠道”。

民间金融杠杆风险如何防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给出了明确答案,即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需要看到,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正是因为有一部分风险相对较高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这是一个处在传统银行融资与天使投资之间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不少网络融资平台无法识别并管控风险,同时很多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却较弱。”吴文锋说,未来化解相关平台杠杆时不仅需要监管的精细化,还要注重提高投资者准入门槛,只有让真正拥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高净值人群进入,才能避免金融风险扩散。

■引导金融服务实体

有经济学家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金融之于实体经济,犹如都江堰之于川西平原。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结合水脉因势利导、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相互依存,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发挥,才使得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土”。

资金如水,实体如田,金融应做都江堰。可以说,金融只有扎扎实实地服务好实体经济,才能提高基础资产质量,为金融产品的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去杠杆’从本质上还在于营造一个良好金融生态。目前我国的问题是新股申购等金融链条前端的回报率过高,这对社会形成了一种‘示范效应’,而事实上实体经济中能提供高回报率的项目却并没有那么多。如此一来,少数有概念、有故事的高回报率项目自然赢得各路资金的青睐,导致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空转,不仅抬高了全社会的融资成本,也容易酝酿金融风险。”吴文锋分析。

吴文锋建议,未来包括杠杆在内的各种金融工具本质上还应该回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主轴上来,一方面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不同层次资金供求方的对接“牵线搭桥”;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广大投资者的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到金融领域的风险并降低不切实际的高收益预期。(记者王俊岭)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