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亿减持堰塞湖开始疏流维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6-01-06 07:45:03

博弈沪指全天巨震权重数度护盘

对于即将到期的减持禁令,证监会终于给出说法,关于大股东、董监高减持的新规将于近期公布。在此之前,1月高达1500亿元之巨的净减持“堰塞湖”始终高悬于A股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减持虽然是市场行为,但应当强化预期管理和信息披露。

A股市场似乎可以暂时松口气了。在经历了1月4日的暴跌和两档熔断之后,1月5日,在“国家队”的强力护盘之下,沪深300指数虽然全天巨震,但始终没有触及熔断阈值。

5日,A股全天剧烈震荡,开盘即大跌3%报3196点,随后在钢铁、军工、银行等板块拉抬下成功转升,临近午盘一度涨近1%至3328点。午后大盘再度杀跌,并刷新日内低位至3189点,临近尾盘,银行、军工、钢铁股等二度拉升,A股接近收复失地,全天振幅为4.2%。截至收盘,上证综指下跌0.26%,收报3287.71点;深证成指下跌1.36%,收报11468.06点。两市全天成交金额8093亿元人民币,上日成交金额为5945亿元。当天,沪深300、上证50指数分别上涨0.28%、0.78%,中小板指下跌1.28%,创业板指下跌2.99%。期指走势依旧疲软,IC四合约向下试探,盘中一度触及5%熔断线全部跌停。截至收盘,IF1601报3408.8点,跌2.55%;IH1601报2261.0点,跌1.32%;IC1601报6699.0点,跌4.30%。

当天早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熔断机制对稳定股市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从1月4日市场情况看,熔断机制发挥了一定的冷静期作用,对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没有统一的做法,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我们将根据熔断机制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数据显示,截至A股收市,沪股通当日额度剩余113.79亿元,占比87%,净流入金额为16.21亿元,创一个月新高。中国结算最新周报显示,上周(12月28日至31日),新增投资者数量19.37万户,环比微减37%,为连续第三周环比减少。投保基金最新数据显示,上周(12月28日至31日),证券保证金净流出5905亿元。上周,证券交易结算资金银证转账增加额为5311亿元,减少额为1.12万亿元,日均余额为1.98万亿元。

维稳证监会强化预期管理减持新规将出

对于此前市场高度关注并被认为是周一A股暴跌“元凶”之一的减持禁令到期问题,监管层也终于给出了说法。

邓舸表示,虽然大股东股份的流通市值不小,但并不是都有现实减持需求。从近年来实际情况看,大股东减持60%是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进行的,有效缓解了对市场的压力,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金额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完善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规定,对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建立减持预披露制度,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减持股份的比例进行限制,引导其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途径减持,既可实现应对股市异常波动临时性措施的有序退出,又可防止大股东集中减持对市场造成冲击。这个规定将于近日公布。

根据此前中金公司的预测,1月股东高管潜在解禁规模1.1万亿元左右。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一季度大股东和高管的解禁规模接近1.5万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1%。1月潜在净减持压力或超过1500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0.7%以上。分行业来看,银行、证券、机械等行业解禁市值规模较大,证券、传媒互联网、电子等行业解禁规模占A股市值比例最大,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分板块来看,中小板、创业板减持压力大于主板。

国金证券表示,2015年上半年A股月均减持规模为800亿元,其中流通股减持占比接近一半,预计在禁令解除后,市场减持情况将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预计1月二级市场上流动股的减持规模在300亿至420亿元;对于7月8日之后解禁的限售股减持,将以原首发股东配售股和定增机构配售股为主。预计1月1.2万亿元潜在解禁压力中的实际减持约1200亿至1330亿元,上述两部分相加,预计今年1月实际减持总规模为1500亿至1750亿元。

建议以市值规模强化减持约束

公开资料显示,1月4日晚间至1月5日,已经先后有数十家上市公司为稳定股市,主动承诺延期减持解禁股。

1月4日晚,世纪华通率先公告称,因最近公司股价出现异常波动,为维护二级市场的稳定,华通控股承诺自上述承诺到期后一年内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1月5日,又陆续有数家公司公开发声,承诺延期减持解禁股。康美药业1月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康美实业、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及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自承诺书签署之日起一年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票。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市场的减持规模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悲观:一方面解禁不等于必然减持,解禁的股票大多数掌握在大股东和战略投资者的手中,要考虑到长线投资组合的因素;另一方面,减持在时机选择上很重要,当前市场点位并不是减持的有利时机。减持肯定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这种减持压力主要集中在高价小盘股,这类股票估值高得离谱,泡沫非常之大,面临比较沉重的减持压力。

他认为,减持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只有通过减持才能实现上市公司的股权流通和分散,因此不能将其“妖魔化”。监管机关应当和股票市场的波动保持适当的距离,行政过度干预市场容易产生腐败和权力寻租。在不违背市场决定的基础上,可以对减持适度地做政策性的引导,比如无约束性的鼓励业绩好的、估值偏低的企业延长锁定期或推迟减持。另一方面,应当强化对于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减持的信息预披露,包括减持动机、减持规模、减持时间期限等等。

“建议相关办法应当设定的比较有弹性。”董登新表示,可以对达到一定市值规模的减持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假设单个股东的减持市值规模达到50亿元,就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关披露和说明,并规定减持期限。(吴黎华)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