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事因快播庭审案件“躺枪” 借势营销显“机智”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01-12 17:38:00
一周舆情综述

1月4日至1月10日期间,快播庭审案引发轩然大波,当辩护人披露举报者是乐视网之后,乐事无辜躺枪,前期,贴吧被爆,微博被谩骂充斥。在网民纷纷开启调侃后,乐事开始借势营销,成功提升话题量,品牌形象和销量并未下降,实为互联网营销正面典范。食品安全方面,近日,河南鹤壁一家黑作坊被曝生产人造肉,记者在调查采访过程中遭遇围攻。民警的敷衍态度、执法监管部门的迟滞等引发了网民的愤慨,要求严查黑作坊背后是否存在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的呼声极大。唯品会售卖假茅台一事继续发酵,唯品会发表声明,确认部分消费者在平台购买到假茅台,将会进行赔偿和配合警方调查。虽然唯品会不断重申道歉态度,但此前的回避态度导致自身错失应对良机,后期弥补收效甚微。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乐事因快播庭审案件“躺枪” 借势营销显“机智”

1月7日,北京市海淀法院对“"快播"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开庭审理,当天无果。1月8日,庭审进入第二天,控辨双方主要就证据的合法性展开辩论。当日庭审高潮迭起,当辩护人披露举报者是乐视网之后,不少网友将乐视当成乐事,乐事薯片无辜躺枪,不仅微博被骂,自家贴吧也被爆。

媒体和网民对乐事纷纷开启“调侃模式”。《乐事薯片贴吧被爆用生命实力背锅》、《快播庭审 网友嗨了:乐事躺枪贴吧被爆》、《乐事贴吧被爆 上演年度最佳背黑锅大片》等报道梳理了乐事躺枪的前因后果。网民也不断调侃“小黄片何苦为难小黄片”、“你一卖薯片的举报快播干嘛”。乐事在微博的话题量急剧上升,销量和口碑也丝毫未受到影响,网民们开始回忆起吃薯片看影片的场景,表示要“吃包乐事压压惊”。乐事官微趁机开始借势营销,参与到#没想到你是这种薯片#的微博话题中,进行“自黑”,笑称“不是所有的乐Shi都是乐事”、“背了一晚上的锅,小乐家的逗乐薯心都碎了。但只要用心,总有乐事”。嬉笑中反倒收获了大量的点赞和好评,将互联网营销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乐事事件证明互联网营销势不可挡。it168网站深入分析指出,舆论的能力能够颠覆一家企业,相反的也能够成就一家企业。闭塞单一的营销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广告的投放方式也变得更加便捷多样化起来,由于互联网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而且不被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其凭借着以上的优势迅速引起了很多商家的注意,逐渐成为了商业广告投放的新领域。乐事的薯片无疑成了成功的营销策略,攀上了快播的便车。事实上,乐事营销的成功既有机遇成份,也与企业成熟的营销理念有关。从乐事官微来看,快播事件之前,乐事官微就十分的活跃和具有亲和力,所谓“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乐事深谙互联网传播特点和网民心理,具备成熟的运营和营销理念,才能够在机遇来临之际稳稳抓住。

2.记者调查鹤壁黑作坊遭围堵威胁 执法部门敷衍态度惹愤慨

1月初,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大参考》栏目报道了“记者调查鹤壁黑作坊遭围堵威胁”,报道称记者接到报料前往鹤壁市一家食品厂调查“非法使用添加剂”,不料采访过程中遭遇对方围攻。记者只好拨打110报警,并向当地的工商所、食药监局举报。据现场拍摄的视频显示,前去处置的民警“默许”十几名男子围堵记者,并告诉记者,“我来了以后你们拿手机照什么照?我代表国家,你们这是侵权”。待官方查处时,作坊内所有设备和生产加工所需的材料,已经全部被转移。

1月7日,京华时报对事件进行报道后,引发网络媒体的大量转载,并在网络舆论场引起较大反响。不良商家的猖狂气焰和执法部分的不作为遭到舆论声讨。光明网在评论《“代表国家”来给黑工厂看家护院?》中指出,。如果地方保护的这些影响一时难以量化、难以估算,至少有一种后遗症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基层执法部门被共同利益压塑成一块铁板,不但将团体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甚至在事实上成为了黑产业链运转的一个环节。《燕赵晚报》则发出疑问,还有多少黑作坊需要记者去发现,认为在这起黑作坊事件中,记者又一次扮演了监管者的角色。又是寻找线索,又是实地采访,直至找到确凿的人证和物证,除了实施执法和处罚之外,媒体记者几乎包办了有关部门的所有职责。问题食品层出不穷,既得益于黑作坊的“潜心研制”,更得益于相关监管部门的“鼎力支持”。

网民忧心食品安全现状,称赞暗访记者揭露真相。一家黑作坊,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生产“人造肉”,日产2吨,给民众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网民感慨每次媒体暗访曝光的都是此类食品安全问题,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真相表示了肯定和称赞,同时对频发的食安问题表示了忧心。

执法部分被质疑是黑作坊保护伞,为虎作伥行为引发众怒。从网民反馈来看,对执法民警和食药监局的不满和质疑占据了主流,“我代表国家”和“回头我非弄死你”将执法民警和不良商家的气焰刻画的极为突出,网民评论也多针对此表示愤慨,认为管理部门充当了保护伞,背后存在利益链条。待食药监局去调查时,作坊内所有设备和生产加工所需的材料,已经全部被转移,也被质疑是管理部门失职,故意给不良商家抹灭证据时间。至此,舆论关注焦点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对政府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份失望和不满。网民不断呼吁严查和后续反馈,若事情再次不了了之,当地有关部门的公信力将再次受损。

3.唯品会承认售假茅台信誉受损 重申道歉收效甚微

唯品会涉嫌售卖茅台一事有了最新进展,12月31日,唯品会发表声明证实售假,并表示将对购买产品的903名消费者垫付商品价值十倍的赔偿,以便尽快完成商品回收和封存调查工作。声明中称,唯品会已经永久停止与该供应商合作,并已经主动向警方报案,警方已经受理立案并对该供应商启动了刑事侦查程序,相关涉嫌人员已被刑拘,唯品会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展开调查。该声明在元旦假期后被媒体所大量转载,1月4日唯品会售假一事热度再攀高峰。

1月9日下午,唯品会再度公开道歉称,暂不对外公布涉事供应商信息是应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的要求,并已暂停所有白酒类商品的销售。从被质疑到多次发表声明,唯品会重申道歉态度,并对此前不公布供应商的行为作出了解释,展现出较为积极的应对态度,但此前的敷衍态度,以及“非茅台集团原厂原装商品,但无毒无害”的说法仍然遭到较大质疑。新华时评指出,10倍的经济“补偿”岂能与信任等价。唯品会不仅回避“假货”一词,还对外强调自己是受害者,责任在经销商。凡此种种,在消费者看来显然诚意不够。10倍的经济“补偿”也许能弥补消费者一时的经济损失,但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信任又何止这10倍的价值。红网则发出疑问,维权只能靠消费者吗?尽管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声力撑维权消费者,对唯品会提出多项质疑,负有打假、整肃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部门却保持着沉默。这起事件涉及的售假金额如此之高,可以为监管部门贡献可观的监管执法“政绩”,按理说,监管部门应该比维权消费者表现得更加积极。沉默,本身就意味着蹊跷。

前期,唯品会拒绝公布假茅台供货方和“补偿说法”引发质疑,后期重申道歉态度和改为“赔偿”试图缓解舆情压力。涉嫌售卖假茅台被曝光后,唯品会就一直处于舆论漩涡当中。前期,唯品会敷衍、回避态度引发舆论不满。12月31日,唯品会表示将“垫付商品价值10倍的补偿”,“补偿”一说再被斥责为推卸责任。面对影响重大的舆情危机,唯品会的处理方式毫无章法,关键信息不清晰,相关声明也被质疑过于“官方”,导致自身品牌信誉严重受损。虽然后期,唯品会将“补偿”更改为“赔偿”,指出不公布供应商是应警方的要求,并不断重申道歉,缓解之前应对不利造成的舆情压力,但可惜已失去最佳应对时机,收效甚微。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