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全面飘红资本跑步进入 电影市场成投资新“风口”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6-01-13 14:57:33

近日,据外媒报道,万达集团将斥巨资收购美国传奇娱乐影业。业内人士认为,万达此举是在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相关数据指出:“预计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100亿美元,并力压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

影院银幕增多国产票房飘红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上涨,而作为电影放映的主体,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亦得到快速发展。

2014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2015年全年则比2014年新增影院1200余家,新增银幕8035块。目前,全国影院总数超过6000家,银幕总数达3.16万块,与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场仅差约7000块。

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当年,王健林就向媒体表示:“预计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将会超过北美,而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将是北美市场的两倍。”

2015年12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其中国产片票房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2015年度,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国产片不仅荣获年度票房总冠军,而且在票房前20名榜单上以量的优势超过了进口片。特别是《捉妖记》以24.38亿元的票房超过《速度与激情7》,可见国产电影已经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速增长的中国电影市场中,三四线城市最具发展潜力。如果说以前中国票房是“得北上广者得天下”,那么2015年的格局彻底有了一个颠覆。

一个最新势力群体——“小镇青年”,正在观影版图上崛起。根据艺恩数据,2015年票房一线城市占比为22.24%,二线城市占比为41.44%,其余占比均由二线以下城市贡献。

记者了解到,全国共有县级影院3241家,县级影院银幕12777块。2105年,三四线城市的电影票房占全年票房40%左右。而2015年前三个季度,79%的新建影院布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院线兵家必争之地。

“互联网+”平台成为新战场

近几年,互联网公司与影视公司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4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收购阿里影业;乐视、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的电影公司相继成立;腾讯公司宣布成立腾讯影业和企鹅影业。资本纷纷进入电影市场,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2015年至今,“互联网+”更是改变了电影的生产方式、营销模式和消费模式。

拍电影可以众筹,并且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大圣归来》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89位众筹投资人,合计投入780万元,最终获得本息约3000万元,平均每位投资人可以净赚近25万元。而腾讯公司“泛娱乐化”的概念则将电影与动漫、小说、游戏等其他内容产业的界限打破,形成全行业的生产链条。同时,也促生了“IP电影”这个新概念。

纵观2015年,从《狼图腾》到五一档扎堆出现的青春片,暑期档《小时代》完结篇,再到国庆档陆川版《鬼吹灯之九层妖塔》和年底上映的由乌尔善执导的《鬼吹灯寻龙诀》,由畅销小说和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剧作品,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电影IP”的重头戏。

同时,“互联网+”打造出一批售票和在线选座的平台,在给广大观众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电影行业的公平竞争和电影票价的合理回归。互联网社交平台更成为电影营销的新途径,为优秀国产电影营造良好口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同时也促进了更多电影后产品的开发,丰富了电影产业的结构层次;网络大数据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产业定位、目标制定提供了基本参照。同时,电影也为互联网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大量的机遇。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三年电影票房有望突破千亿大关,随着收入结构优化,电影及相关产业链将冲击万亿规模。

资本不计成本进入电影界引发担忧

在高票房的欢呼声中,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电影高票房固然可喜,但需直面其中存在的水分。

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在不断飙升的同时,国产片和引进片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其中,国产电影占票房比重为61.44%,引进片为38.5%,单从票房上看,国产电影比引进片略胜一筹。但是从口碑上看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豆瓣网和时光网的评分来看,国产电影在口碑上并不如票房那样乐观。《港囧》上映后首日票房达到2亿元,刷新了华语电影单日票房纪录,但观众对影片的评价却认为:“都是囧系列,但感觉越来越一般,没有了亮点。”

与此相反的是,一些口碑好的影视作品得不到理想的票房收入。总体来说,国产影片质量良莠不齐,并存在艺术风格同质化严重、制作粗糙的通病。

从前两年的《小时代》到《港囧》,被口水淹没的“烂片”票房居高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从这个角度讲,行业门槛的降低成为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出现了不少打着噱头“圈钱”的现象。不少观众认为,在粉丝电影的时代,许多影片都属于因急功近利而堆砌元素的“快餐式作品”。从一些内容高度相似的青春片,到由热门综艺节目改编的电影,再到扎堆上映笑点烂俗的喜剧片,都是依靠粉丝效应吸引了大量票房,却因没有优质的剧情支撑而引来骂声。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对当前电影产业的发展有一些忧虑:“各种、各路资本仍然以百米赛跑的速度进入电影界,甚至是以不计成本的方式进入电影界。毫无疑问,任何资本进入电影界都不是来做慈善的,都是要以各种方式要求回报,乃至以各种方式进行索取。貌似现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在饶曙光看来,如果资本的索取超过了一定的“度”,是不是就会成为中国电影的不可承受之重呢?当我们在为国产电影各种新的票房纪录、票房奇迹欢呼雀跃的时候,还是应该保持清醒,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