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9% 市场化改革措施将继续推进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6-01-20 10:41:26

国家统计局1月19日公布的2015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这也基本达成去年年初政府设定的年度GDP“7%左右”的目标。

过于关注2015年的经济增长已经意义不大,重要的是2016年以及“十三五”的中国经济将会如何。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初在定调未来五年经济增速时称,在处理“化解产能过剩”等艰巨任务中,允许一定程度的经济放缓,但无论如何不能威胁“到2020年经济增速不低于6.5%”的目标。因此可以确定,年均6.5%的经济增速很可能成为“十三五”期间的目标。近日,财经高层官员也曾表示,中国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形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形增长阶段。这是在给出明确的预期引导。

不过,2015年全年6.9%、四季度6.8%的经济下行之势确实让市场感到一些不安,毕竟6.8%的增速与6.5%的底线目标已经触手可及了,这将给“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形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中央已经在宏观政策上作出调整。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6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基调——在兼顾需求侧的情况下,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重点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政策方向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事实上,为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开好“十三五”这个局,许多政策部署2015年已经展开,2016年将继续深化。比如曾经收紧的需求管理政策逐步松绑,新的需求管理工具探索步伐加快。体现在货币政策上,就是更加频繁的放松货币,通过降息和降准释放流动性;体现在财政政策上,就是扩大赤字规模,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增加政府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可以看到,新年伊始,中央部委已经开始发力“稳增长”。比如国家发改委仅1月前半月就批复了超过2000亿元的基建项目,同时发布《关于做好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公布的示范项目共有8个。而央行则连续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MLF、SLO、国库定存等形式投放流动性。

总之,中国当前在政策上需要同时应对抗通缩和调结构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要避免经济增速放缓和通缩形成互相强化,导致经济面临陷入螺旋式下跌的风险;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经济转型期盲目扩大刺激,以不恰当的宽松政策来放大结构问题。因此,政策平衡和找准政策发力点非常重要。最根本的出路,仍然是要推动各项市场化的改革,以市场化的经济活跃来替代以政府为主的刺激措施。(周子勋)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