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增效率促扭亏根本好转有待去产能
由于铝价近几年呈现持续单边下跌的态势,且于2015年一度跌破了10000元/吨大关,售价和成本倒挂十分明显,导致中铝股份扭亏压力陡然增大,在201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后,三季度再次出现了亏损。不过,中铝公司对于今年实现扭亏仍然较为乐观,官方曾多次公开表示2015年公司通过推行“加、减、除”等系列改革措施,推进降本增效,坚定实现扭亏的目标不动摇。中铝公司新闻发言人聂震说:“中铝公司自2008年以来,首次完成了国资委下达的考核目标,在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这个成绩单来之不易。”中国铝业财务部总经理高行芳表示:“2015年公司生产经营的具体数据尚未披露,但从目前情况看,通过我们的努力,生产经营各项指标都同比优化。”
中铝再次陷入亏损,令人唏嘘。不过,中铝对未来还比较乐观,今年扭亏有信心。途径是寻求战略合作、发挥混合所有制优势。如与民营企业合资合作,新增富有竞争力的新产能等。铝业的困难,主要原因还是产能过剩,当然,也有结构性问题,如优质、特种铝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般大众化的产品产能过剩严重。像铝业这样重资产、大投入的行业,转型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想在行业内通过产品优化、制度优化来做转型升级,似乎是一条捷径。不过,不去产能是否能彻底摆脱困境,令人生疑。作为外行,我们只能看数据,企业只有盈利才是硬道理。从数据看,铝价大幅下跌是导致中铝再现亏损的直接原因,从大宗商品的行情看,跌跌不休的走势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也提醒:铝业的危情不是短时间、战术性的措施能转变的,整个行业去产能、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更为突出。
多只个股逆市飘红业绩才是永恒主题
上周沪深两市均呈大幅回落状态,沪指下跌8.96%,深证成指下跌8.18%,创业板指下跌6.05%,两市逾九成个股出现下跌,在如此弱市的行情下,仍有145只个股逆市飘红,尽显强势。具体来看,涨幅居前的个股均为2015年12月份以来上市的次新股,另外,宝馨科技等多只个股上周累计涨幅均在15%以上,表现突出。对此,市场人士表示,逆市飘红个股,显示出明显的抗跌性,市场一旦企稳,这些个股往往将率先反弹,投资者可从上周的资金流向、换手情况以及年报三大维度追踪强势股踪迹。
大市不景气,上市公司股票飘绿、甚至大幅惨跌不是新闻,而逆市飘红则是抢眼的新闻。除了次新股这一时间因素外,肯定还有别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当前弱市格局下,有业绩支撑的个股表现更好,在上述145只上周飘红的个股,有15只个股发布公告称,预计2015年净利润有望同比翻番。另外,在弱市格局下,市场更偏爱成长性强、产业有科技内涵的股票,这在逆市上扬的股票中几乎占尽优势。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市场气氛低迷,价值投资理念难以寻觅,投机盛行,小盘股得到市场青睐,并屡屡传出被庄家操盘的传闻。一般来说,业绩是上市公司永恒的主题,投资者总要抓住这个主线不放。而成长性往往与选择的行业相关,也不能放松。当然,如果做短线,有些投机心态也可以理解。
房企积极去库存谋转型顺势跨业发展以求升级
1月17日晚间,安信信托发布沪市首份年报。据其披露,公司201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9.55亿元,同比增长63.30%;净利润17.22亿元,同比增长68.26%。至此,沪深两市三份年报出炉,其中两家为房地产公司。在此之前,1月15日晚间,财信发展发布2015年年报,为沪深两市首份2015年年报。随后,美好集团也发布了2015年年报。这两家企业都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并且净利润指标均实现了增长。在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的大背景下,上述两家主业布局重点非一线城市的上市房企在2016年的战略规划中多次提及“去库存”问题。此外,财信发展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由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公司将积极探索房地产开发模式的转变及产品升级。除了设立电商置业公司,意图以电商产业园的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并在土地成本端确立优势。美好集团则表示,未来公司还将密切关注城市“三旧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的机会,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
房地产业需不需要去库存?整体上说,房地产业产能过剩是主要矛盾,但是各地区确实有很大差异,不可一刀切。一线城市还是处于价格涨、库存较为合理的状况,连限购也未敢取消,何谈去库存?二线城市压力大一些,三四线城市可能形势更为严峻。可以说,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相当多的城市去库存、去产能已经是迫在眉睫。现在,为了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少房企都在积极布局多元业务模式,在“互联网+”、商业地产、娱乐休闲、养老地产、大金融等领域延伸产业链,以实现突围。上述非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如此,一些大品牌、在一线城市有大量业务的知名房企也在行动。既“不要和趋势作对”,也不要被动地等待机会,积极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才是真。
万宝矛盾显管理模式之争市值管理被忽视或是诱因
1月15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申请万科A股继续停牌,并预计在3月18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万宝之争”仍将继续。从2011年起担任万科独立董事的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认为,“万宝之争”的核心在于宝能是否要收购和控制万科,但宝能至今并未披露其真实意图,这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猜测。此次万科面临的危机首先来自万科管理层自身的懈怠与失误。宝能如以收购控制万科为目的,两强相争必有一伤,甚至两败俱伤或多败俱伤。最好的结果,是各方把趋势和风险看清楚,在规则的范围内做互利的妥协。
万宝之争还远未有结果,对这场争端的评说也不会平息。各方妥协当然是个好结果,但是如果不妥协,如果出现万科被控、宝能胜出的结果,就一定是坏的吗?恐怕也未必。市场效率来自哪里?肯定是来自公平的竞争,公平竞争的结果,当然是优胜劣汰;反之,不公平的竞争,则有可能导致劣胜优汰。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宝能采用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参与举牌的报道,也没有看到有关行为违法违规的报道。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次风波让职业经理人起主导作用的治理结构遭遇巨大挑战,让家族优越还是职业管理者优越的话题重新燃起。笔者从市值管理的角度看,可以说,万科管理层更多地注重了经营业绩,而对市值管理有所忽视,导致长期以来万科市盈率不高、股价不高(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宝能参与股权之争后,股价涨了不少)。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万科市值大大高估、股价没有多少上升潜力,面对上百倍市盈率,宝能还会敲门吗?
更多精彩资讯>>>